鬼乖乖
金陵的葛某,爱喝酒而且豪气,逢人必定戏弄调笑。清明时,与朋友四五人闲游雨花台。台旁边有破旧棺材,露出红裙,同行的人开玩笑说:“你逢人必定恶作剧,敢调笑这棺材中的东西吗?”葛笑说:“这有什么!”到棺材前招手说:“乖乖吃酒。”这样反复再三,众人都服了他的胆量,大笑而散。
葛傍晚回家,背后有黑影尾随他,声音“啾啾”地说:“乖乖来吃酒。”
葛知道是鬼,考虑到逃避就先气馁了,于是向后招呼说:“鬼乖乖,随我来。”就直接去酒店,上楼要一壶酒两个杯子,向黑影劝酒。旁人看不见,以为他有痴病,也不管他。一起喝了很久,葛才脱掉帽子放到桌上,对黑影说:“我下楼小便,完后再来奉陪。”黑影点头同意,葛急忙跑回家。
酒保见客人走后忘了帽子,就偷去了。当晚,被鬼纠缠,口中喃喃自语不停,到天亮上吊死了。店主人笑说:“认帽不认貌,乖乖不乖。”
鬼乖乖
金陵葛某,嗜酒而豪,逢人必狎侮之。清明,与友四五人游雨花台。台旁有败棺,露见红裙,同人戏曰:“汝逢人必狎,敢狎此棺中物乎?”葛笑曰:“何妨。”往棺前以手招曰:“乖乖吃酒。”如是者再。群客服其胆,大笑而散。
葛暮归家,背有黑影尾之,声啾啾曰:“乖乖来吃酒。”葛知为鬼,虑避之则气先馁,乃向后招呼曰:“鬼乖乖,随我来。”径往酒店,上楼置一酒壶两杯,向黑影酬劝。旁人无所见,疑有痴疾,听其所为。共饮良久,乃脱帽置几上,谓黑影曰:“我下楼小便,即来奉陪。”黑影者首肯之。葛急趋出归家。
酒保见客去遗帽,遂窃取之。是夕,为鬼缠绕,口喃喃不绝,天明自缢。店主人笑曰:“认帽不认貌,乖乖不乖。”
凤凰山崩
我的科考同年沈永之任云南驿道的官职时,奉总督璋大人的命令,开凿凤凰山八十里,打通傣族苗族道路。
可是山路险峭,是自汉、唐以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每砍一树,有白气从树根冒出,如白布带冲上天。蛤 蟆大如车轮,见人就瞪眼怒视,遇到的人顿时吓倒在地。本地人用烧酒灌醉它,用雄黄塞它鼻子,拿巨斧砍杀它,煮熟可以吃三天。有一天,有美女艳装从山洞奔出来,民工有数千人,都追出洞来观看,稳重的人不动心,照旧干活。不一会儿山洞崩塌,不出洞的就压死了。沈大人对我叙述这事,并且开玩笑说:“人不可以不好色,有这样的结果啊。”
【原文】
凤凰山崩
同年沈永之任云南驿道时,奉制府璋公之命,开凤凰山八十里,通摆夷苗路。山径险峭,自汉、唐来人迹未到处也。每斫一树,有白气自其根出,如匹练升天。蟆虾大如车轮,见人辄瞪目怒视,当之者登时扑地。土人醉烧酒,以雄黄塞鼻,持巨斧砍杀之,烹食可疗三日饥。忽一日,有美女艳装从山洞奔出,役夫数千人,皆出洞追而观之,老成者不动心,操作如故。俄而山崩,不出洞者压死矣。沈公为余述其事,且戏曰:“人之不可不好色也,有如是夫。”
董金瓯
董金瓯,是湖州的勇士,力气很大,如果走路到京城,十天可以到达。曾经为了别人腰缠千两银子进京城,路过山东开成庙时,有盗贼尾随在他后面,要偷他的银子。董知道后,把银子挂在树上,下马与盗贼搏斗。
盗敌不过他,问:“先生的拳法,是什么人教的?”答:“僧耳。”盗说:“破僧耳的拳法,须要我妹妹来才行,你敢在这里等着吗?”董笑说:“怕女子不是大丈夫。”坐下来等待。一会儿,有一美女来,年龄十八九,样子很温和,见面就格斗,良久说道:“你的拳法不是僧耳教的,应当另有别人。”董告诉她实情,说:“我最初是跟僧耳学的,后来是跟僧耳的师父王征南学的。”女子说:“若是这样,须要到我家,彼此吃完饭再决斗,你敢去吗?”董仗着勇力,就随女子去。
到她家,她的兄长已经先在家中,张灯结彩,带着妻子欢迎,说:“妹夫来了。”用红布蒙住他妹妹的头,强要举行婚礼。董惊问缘故,兄长说:“我父亲也是给别人做保镖的,路上遇到僧耳,与他打斗不胜而死。我与妹妹立志报仇,共同练习拳法,必须胜过僧耳然后才可以杀他。打听到僧耳的师父是王征南,苦苦寻找没有门路。你是他弟子,就可以引见王征南,再学拳法报这个仇了。”董于是做了他家女婿,另外派人带银子去京城。后来不知结果如何。
【原文】
董金瓯
董金瓯者,湖州勇士,能负重,走京师,十日可到。尝为人腰千金入都,过山东开成庙,有盗尾后,将取其金。董知之,挂金树上,下马与搏。盗抵敌不胜,问:“足下拳法,何人所授?”曰:“僧耳。”盗曰:“破僧耳拳,须我妹来,汝敢在此相待否?”董笑曰:“避女子非夫也。”坐以待之。少顷,一美女来,年十八九,貌甚和,相见即格斗,良久曰:“汝拳法非僧耳授也,当别有人。”董以实告,曰:“我初学于僧耳,后学于僧耳之师王征南。”女子曰:“若然,须至我家,彼此一饭再斗方决,汝敢往乎?”董恃其勇,径随女子行。
到其家,则其兄已先在家,张灯挂红,率妻欢迎,曰:“妹夫来矣。”以红巾蒙其妹头,强之交拜。董骇然问故,曰:“吾父某亦为人保标,路逢僧耳,与角斗不胜而死。我与妹立志报仇,同习拳法,必须胜僧耳者然后可以杀之。访得僧耳之师为王征南,苦相寻无路。汝是其弟子,则可以引见征南,再学拳法报此仇矣。”董遂赘其家,别遣人赍腰间金赴京师。日后不知所终。《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