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文萧

文萧

大和末年,有个书生叫文萧,居无定所,漂泊来到钟陵郡。他生性柔顺,喜爱道家学问,面貌清秀而脱俗,与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关系很好,就到他的道观里,待了三四年。

钟陵有个西山,山上有游帷观,即是许仙君隐居升天的地方。每年到中秋升天日,东至吴越,西到楚蜀的人,不远千里携带名香、珍果、绘画彩绣、金钱,设斋坛,祈求降福保祐。此时钟陵人数以万计,车马喧哗热闹,成年男女人挤人,几十里路像街市一样热闹。其中有些豪杰人士,用很多金钱征召会唱歌的美女,在夜晚与男人悠闲地站着,手拉手边跳边唱,声调清亮,歌词香艳,只有对答敏捷的人才能得胜。

(许仙君就是许逊。传说他年轻时入山打猎,射中一头母鹿。这头母鹿已经怀孕,倒地后诞下小鹿,母鹿舔着小鹿死去。许逊见状怆然泪下,追悔不已。忽然有所醒悟,于是折断弓弩,入山修道。)

当时文萧也前往观看,看到一个美貌女子,她象幽静的兰花一样美好,连美玉都不显得娇艳了,有闭月羞花的容貌。聆听她词中的韵味,真是超凡脱俗,浑然物外。其歌词是:

“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萧驾彩鸾,自有绣襦并小西帐,琼台不怕雪霜寒。”

文萧长久品味,暗想:“我的姓名恰好在词中,难道这是预兆吗?这位女子一定是我神仙伴侣。”文萧驻足不愿离去,女子也频频回首看他。


(唐《传奇》中有仙凡恋、人鬼恋、人和动物成精恋。仙凡恋几乎都是男方是凡人,女方是仙女。而且往往是女方比较主动。)

好久,他们唱完歌,秉持着蜡烛穿过松树间的大道,路走到头了是山坡,女子爬山摸着石头,冒着危险而去。文萧也悄悄地踩着他们踪迹。蜡烛要烧完了,有几个仙童,手持松油火把在前引导。文萧不小心发出声音,被女子发觉,回头问:“莫非是文萧吗?”文萧说:“正是。”女子说:“我与你宿缘未断,彼此不能忘情,才能这样呀。” 女子就把他带到最高处平坦的地方,山上侍卫森严,有帷幄和案几摆设,金炉里香烟缭绕。与文萧坐定后,有两个仙女各持文书簿册,请女子审察判断,其中大多是江河湖海中溺死的事情。其中一个仙女说“某天,风浪误杀一小孩。”女子大怒道:“那有这么容易就误杀的?” 仙女拿着命令走了,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和暴雷大怒,把帷幕吹得摇摆破裂、香案翻倒。文萧恐惧的不敢向旁观看。女子匆促而慌张地披衣拿着书简,仪容严肃庄重地叩齿肃容祷告,伏在地上等候责罚。一会儿,风雨停息,星星重新出现,有仙童从天而降,拿着上天的判词,宣读:“吴彩鸾以私欲而泄漏天机,贬谪为民妻十二年。”

女子放声痛哭了一会儿,与文萧携手下山回到钟陵。文萧这才知道女子的姓名,向她询问:“夫人的先人是谁,可以让我知道吗?” 女子说:“我父亲是吴猛仙君,豫章人。《晋书》上有传。孝敬父母,济人利物,光明磊落驱除邪恶。现在是仙君,有自己的洞府。我也是神仙,主管阴间的书册,已经有六百年了。看到尘世间的男女情爱而动凡念,不久就遭到贬谪,然而你也可以因我才可以脱离尘世。”

(女子叫吴彩鸾,是吴猛的女儿,吴猛是晋代道士,吴猛最有名的事迹是“恣蚊饱血”。即吴猛小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晚上蚊子扰人,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给蚊子吸血,所以说他以孝道闻名。后来吴猛拜道士鲍靓为师,在当地济世救人,他的道术最后都传给了许逊。)

文萧一向贫穷寒酸,不能养家糊口。吴氏说:“你准备好纸,我抄写孙愐的《唐韵》。” 吴氏每天抄写一部,下笔如飞,每部买五贯钱。钱要用完了,又接着抄写。这样过了十年。到会昌二年,他们的事逐渐被人们知道,她就与文萧悄悄地搬到新吴县越王山旁边的百姓郡举村,夫妻一起教几十个孩子童子读书。东家对他们非常优厚,希望能够了解他们的底细。她题笔作诗道:

“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这天夜里,风雷同时并作,人们听到二只老虎在院外咆哮。天亮后,他们二人不见踪迹。凌晨,有樵夫在越山,见二人各骑一虎,快步如飞,翻山越岭而去。东家听后非常惊恐,在桌子上见一玉盒,打开,见里面有一粒神丹,恭敬地吃了,原本白发变成了童颜。以后没再见过二人。今天很多钟陵人都保存有吴氏所写《唐韵》。


【原文】

  太和末岁,有书生文萧者,海内无家,因萍梗抵钟陵郡。生性柔而洽道,貌清而出尘,与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善,遂止其宫,三四年矣,钟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观,即许仙君逊上升地也。每岁至中秋上升日,吴、越、楚、蜀人,不远千里而携挚名香、珍果、绘绣、金钱,设斋醮,求福祐时钟陵人万数,车马喧阗,士女栉比,数十里苦癏阓。其间有豪杰,多以金召名姝善讴者,夜与丈夫闲立,握臂连踏而唱,其调清,其词艳,惟对答敏捷者胜。时文萧亦往观焉,睹一姝,幽兰自芳,美玉不艳,云孤碧落,月淡寒空。聆其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其词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萧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

生久味之,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

竟植足下去。姝亦盼生。

  久之,歌罢,秉烛穿大松径将尽,陟山扪石,冒险而去。生亦潜蹑其踪。烛将尽,有仙童数辈,持松炬而导之。生因失声,姝乃觉,回首而洁:“莫非文萧耶?”

生曰:“然。”

妹曰:“吾与子数未合而情之忘,乃得如是也。”

遂相引至绝顶坦然之地,侍卫甚严,有几案帷幄,金炉国香,与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书,请姝详断,其间多江湖沉溺之事。

  某日,风波误杀孩稚。姝怒曰:“岂容易而误耶?”

仙娥持书既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怒,摆裂帐帷,倾覆香几。生恐惧不敢傍视。姝仓皇披衣秉简,叩齿肃容,伏地待罪。俄而风雨帖息,星宿陈布,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

姝遂号泣,与生携手下山而归钟陵。生方知姝姓名,因诘曰:“夫人之失,可得闻乎?”

姝曰:“我父吴仙君猛,豫章人也。《晋书》有传。常持孝行,济人利物,立正祛邪。今为仙君,名标洞府。吾亦为仙,主阴籍,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兴心,俄遭其谪,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

生素穷寒,不能自赡。姝曰:“君但具纸,吾写孙愐《唐韵》。”

日一部,运笔如飞,每鬻获五缗。缗将尽,又为之。如此仅十载,至会昌二年,稍为人知,遂与文生潜奔新吴县越王山侧百姓郡举村中,夫妻共训童子数十人。主人相知甚厚,欲稔。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是夜,风雷骤至,闻二虎咆哮于院外。及明,失二人所在。凌晨,有樵者在越山,见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飞,陟峰峦而去。郡生闻之惊骇,于案上见玉合子,开之,有神丹一粒,敬而吞之,却皓首而返童颜。后竟不复见二人。今钟陵人多有吴氏所写《唐韵》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