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执谦借尸访友
郭翥,元和长庆年间,做过鄂州武昌尉。
郭翥有个好友,刘执谦,两人经常在一起聊神鬼话题,都对阴阳两界不能通联感到遗憾,就约定,谁要先去了阴间,一定想办法前来通告尚在阳世的朋友,证明两届中彼此的存在。
好友刘执谦先走了一步。
几个月后,郭翥搬到了华阴居住。
一天夜里,郭翥独处室内,听到外面有吁叹之声。
又过了好久,有人说:“郭君别来无恙乎?”
郭翥仔细分辨了那个声音,认为很像刘执谦,心里有点激动,真来了?
“真的是你吗?”他问。
“真的。”
“可以见个面吗?”
“你把蜡烛灭掉,”外面的声音说,“我进来跟你谈谈心。”
郭翥就撤下了蜡烛,开门一伸手就碰到了外面的人。
他拽到了朋友的袖子,拉着他进来。
开口聊了几句,就知道果然是刘执谦。熟悉的感觉一下就回来了。
两人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夜聊,共同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郭翥要求他说说冥界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
刘执谦就讲了冥界判罚如何分明,善果恶果如何昭彰,一例一例,甚为详尽,极大地满足了郭翥的好奇心。
不知不觉过了午夜,谈兴正浓,郭翥忽然闻到身边有恶臭的气味,感觉是从刘执谦那儿发出来的。但是臭味过于浓烈,都没法用鼻子凑过去试探,就伸出手去摸索了一下。他这才惊异地发觉,身边躺的这个人,身躯颇为长大,不像是刘执谦。
遇到怪物了。
郭翥素来膂力过人,就揪住那人的衣袖,再翻身压上去,牢不可动。只是自己得捂住鼻子了。
没多久,那人就要告辞离开了。
郭翥装出不舍的样子,殷勤挽留。
快天亮了,那人越来越急切地要求离开,说:“天将明,再不放我走,会给你带来灾祸!”
郭翥不回应他。
很快,就听不到那人出声了。
没多一会儿,天色微明。郭翥才看清楚同床躺着的“人”,长七尺余,看起来像是死了好几天了。时值盛夏,那秽臭简直令人无法忍耐。
郭翥是真被恶心到了,赶紧叫来人,把尸体抛到了郊外。
有几个乡民正在那里走来走去,望见了这情况,迅速凑近来看。其中一人惊呼:“这是我兄长啊,死了几天了,停在家里的,昨天忽然不见了。”
最后他们请求拿回了尸体,抬回去了。
(出自《宣室志》)
【原文】元和长庆间,有郭翥者,尝为鄂州武昌尉。与沛国刘执谦友善,二人每相语,常恨幽显不得通,约先殁者当来告。后,执谦卒数月,翥居华阴,一夕独处,闻户外嗟吁,久而言曰:“郭君无恙。”翥聆其音,知执谦语也,曰:“可得一面否?”曰:“去烛,与子谈耳。”翥即撤烛,引其袂而入。与同榻,话旧历然。又言冥途罪福甚详,不可欺。夜既分,翥忽觉有秽气发于左右,须臾不可近。即以手扪之,讶其躯甚大,不类执谦。翥有膂力,知为他怪,因搅其袂,以身加之,牢不可动,掩鼻而卧。既而告去,翥佯与语留之。将晓,求去愈急,曰:“将曙矣,不遣我,祸且及子!”翥不答。顷之,遂不闻语。俄天晓,见一胡人,长七尺余,如卒数日者。时当暑,秽不可近,即命弃去郊外。忽有里人数辈望见,疾来视之,惊曰:“是吾兄也。亡数日矣,昨夜忽失所在。”乃求尸而返。(《宣室志·卷四》)
酒糟数斛报私仇
唐代元和初年,天水人赵云,游历到中部县时,县里的官员设宴招待他。
正好捕吏抓获一个犯人,前来请示。
这人的罪并不太重,官员本打算放了他,但是赵云这时喝高了,来了劲,反客为主,不依不饶,楞说这样就放人太便宜了,得加点刑,加点刑。
官员也有点微醉,就依了。于是,犯人被判了杖刑,脱下衣服打了二十大板。
几个月后,赵云游历塞外,行到芦子关(在今陕西)时,路上遇见一个人,热情地跟他攀谈,有点一见如故的样子,还邀请他去做客。
天色已晚,那人领着赵云离开大道,走了好几里路,到了自己家中,吩咐左右摆上酒席,就与赵云叙谈起来。
喝酒,微醉,说大话,再喝。这是赵云喜欢的节奏。
你这个朋友我喜欢。他说。
那人给他斟酒:“想起来没有,其实咱们早就认识?”
赵云说:“没有,我没来过这儿,咱们应该是没见过吧。”
那人就盯着他说:“几个月前。中部县。喝酒。”
“哦?你也在?”
那人笑了:“你在喝,我在下面遭受横罪。本来我会没事的,咱俩也素不相识,没有仇怨,奈何就你从中相劝,让我受了重刑。”
赵云一下清醒了,赶紧站起来赔罪。
那个人说:”我盼着跟你见面都盼了好久了,没想到在这里等到了雪耻的机会。”
那人随后就命令左右,把赵云拽进了一个房间。
房间内有个大坑,深三丈余,坑中没有其它东西,就是酒糟,大量的酒糟。
赵云被扒光了衣服,踹进了大坑里。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于是,饿了就只能吃那酒糟,渴了就只能喝里面的酒水,就这样从早到晚昏昏然,意识不清。过了将近一个月,体内的“营养物质”就被置换了一遍。
他们又把他绑着弄了出来,让人使劲对他全身进行揉搓、挤压和扭转,他从面部到手指、四肢、肩胯以至整个躯体都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再把他提出来,放在外面,经风一吹,倏然定型。
他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怪胎,甚至连说话的声音语调都改变了。
此后,他们就把他当作蓄养的贱奴,爱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
过了几年猪狗不如的日子,终于有了机会。
赵云的弟弟做了御史,到这儿边境一带巡视监狱。赵云打听到消息,就秘密写了封文书,讲了自己的遭遇,托人传到了弟弟手里。他弟弟就报给了观察使李铭,李铭发兵讨寻,抓获了那些不法之徒,剿灭了同党。
临刑,那人也不隐瞒,说,他们这样改造人,前前后后一共有好几代了!
(出自《独异志》)
【原文】唐元和初,有天水赵云,客游,过中部县。县寮有宴,吏擒一囚至,其罪不甚重,官寮愿纵之。云醉,因劝加于刑责,于是杖之二十。累月,云出塞,行及芦子关,道逢一人,邀之言款。日暮,延云下道过其居,去路数里。于是命酒偶酌,既而问之曰:“君省相识否”云曰:“未尝。此行实昧平昔。”乃曰:“前月中部值君,遭罹横罪。与君素无仇隙,为君所劝,因被重刑。”云遽起,谢之。其人曰:“吾望子久矣,岂虞于此获雪小耻。”乃命左右拽入一室,室有大坑,深三丈余,中唯贮酒糟数十斛。剥去其衣,推云于中。饥食其糟,渴饮其汁,旦夕昏民。几一月,乃传出之,使人蹙鼻额,ソ捩肢体、手指、肩髀,皆改于旧,提出风中,倏然凝定,至于声韵亦改,以为贱隶。弟为御史出按灵州狱。云以前事密疏示之。其弟告于观察使李。由是发卒讨寻,尽得奸人,而覆灭其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