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鬼申冤
新安有个叫赵天如的,在姓黄的人家当先生。夏天赵老师怕热,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就跟东家请求换个地方睡。东家给他找了好几个地方,他都不满意,只有一个有楼的院子里花木繁多,还时不时有凉风吹来,赵天如很喜欢。但是东家好象不是太乐意的样子。赵老师怀疑这里离东家家里的内房太近。东家说:“不是,这里头有鬼,所以才没敢让你住啊。”赵天如说:“那倒没事!”就把床搬过来,晚上躺在床上,点着蜡烛等着。
半夜的时候,忽然听见房梁上有声音,抬头一看,就看见一双绣花鞋,是个二十多岁的美人,靠着栏杆凝望月色,又拿出妆奁梳洗。然后慢慢走到阁楼上,揭起盖着瓦片的屋脊,拿出六封银子放在桌子上,一边摆弄,一边叹气。好半天,才包好了又藏在屋瓦的缝隙中,把瓦片盖好,回来站在赵天如床前,想掀开帐帘。赵天如跳下床大喝,那女子抽身就跑,赵天如又追出门去,直跑到楼下,看那女子跑进后园的竹林里就不见了。赵天如偷偷一看,那有一个新棺材,心里知道肯定是它干的好事。
第二天赵天如就去找东家,问:“后园的那个鬼是不是上吊死的?是你家的什么人啊?”东家一听就伤心的哭了,说:那是我的爱妾张氏,特别聪明,平时就掌管家里的出入银钱。那次收得的三百两租子,好长时间不给我,我急用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见了。我一时生气,就骂了她几句。谁知道她气不过,就寻了短见啊。“赵天如:”这可是你的不对,是你脾气太不好了,这件事最后弄明白了么?”东家说:“到现在也没了了断啊。”赵天如又问:“她留下孩子了?”东家说:“现在你的学生就是啊。”赵天如说:“请东家为她洗清冤屈吧。”说着拉着东家上了小楼,把瓦片揭开里面的银子拿出来,果然是丢了的那些。
这天晚上,鬼又来了,坐在桌前还是梳妆洗浴,然后拿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又面向床的位置拜了又拜,才离开。那首诗写道:小婢偷金去,私藏瓦上沟。今朝冤始雪,我恨亦全休。意思是我的丫鬟偷了银子,又藏起来,今天终于把我的冤屈洗净。我一点怨恨都没有了。
【原文】新安赵天如,授徒黄氏。酷暑畏热,夜不成寐,向居停请易卧室。居停为指数处,皆不当意,惟一楼院内多花树,清风徐来,赵喜之,黄似不可。赵疑切近内室,黄曰:“非也。上有鬼魅,故未敢令先生居。”赵云:“无妨。”遂移榻焉。秉烛以待。
夜半,忽闻梁间有声,观之,则弓鞋双垂而下,年二十许之美人也,凭栏望月,取妆奁作梳沐状。复行至厢楼,揭起覆瓦数沟,取出白镪六封,摊,几上展玩叹息。仍复包裹藏瓦沟中,覆盖如故,转身至赵榻前,将掀帷幕。赵下榻叱逐,直至楼下。入后园竹林中而没。窥之,内有新厝棺,心知即此祟。
明日晤居停,问曰:“后园之鬼,得无自缢者乎?为君家谁?”黄不觉泣下,曰:“死者为吾爱妾张氏,性最敏慧,掌出纳银钱。一日收某处租三百两,甫交未几,及吾急需,则乌有矣。予一时盛怒,以污蔑之言骂之。讵知渠忿,竟寻短见。”赵曰:“是君暴急之过。然其事可得终明乎?”曰:“未也。”问:“有子否?”则现拜门墙者是也。赵曰:“请为白其冤。”拉黄登楼,揭瓦沟取金出,果然原物也。
其夜,见鬼复下如前作梳沐状,取笔题诗于墙,向榻前再拜而去。诗曰:“小婢偷金去,私藏瓦上沟。今朝冤始雪,我恨亦全休。”自后,此楼安静矣。
白龙潭
弥勒县(今为云南省弥勒市)的旧城一带,汉族与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环山而居。山脚有一个白龙潭,方圆约有几亩,临潭有良田千顷。当地人在潭边筑起土坝以蓄水。
土坝俯临大河,水溢时就打开闸门放水。
下雨时,白龙潭中有两只龙相斗,在人们的眼中,它们的形状犹如小蛇。有时候还看到一段大木,上面布满青苔,在潭水中竖着游动,反复冲击坝岸。
一天,农民们正在插秧,正好下着绵绵细雨,忽然见到许多大小成对的飞鱼,犹如排成队伍,在一个红衣女子的持扇挥动下,都一一飞到潭中,转眼就不见了。相传这是龙女回家探亲的情景。
有户少数民族,叫作侬二。一天傍晚,忽然来了一位身穿孝服的人,说是来借宿的。问他需要备些什么东西,回答要卧室一间,以及一口装满清水的大缸就可以了。
侬二怀疑客人要大水缸是想沐浴,就按所说去做了,还想为他准备一些酒菜。
来客却说:不必了,只有一件事要麻烦你,如果你答应,自当重谢!
侬二问:什么事?
客人说:此地龙潭后面有一颗大树,请你去把它砍了。等到树将被砍断时,你先用粗大的绳子缚住,待看到潭中有两只羊相斗时,立即砍断绳子,让树倒下去。
侬二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侬二带上工具去砍树,果然见到潭中的水翻腾如潮,有黑白两只羊正在打斗。侬二心想正是时候,就砍断绳子,让大树倒到水中,黑羊见状跃出,水面恢复了平静。
侬二做完急忙回家,想把此事告诉客人以请功,没想到客人已经没了踪迹。他问妻子,妻子说,客人在房子里,未曾出来。
于是一起进去搜索房间,怀疑客人躲在缸里,打开盖子一看,发现满缸都是黄金。
他们这时才知道客人就是白龙的化身,为了争夺这潭水而来求助。潭水从此以白龙为名,而侬家在当地至今还是首富。
【原文】弥勒县旧城集汉夷杂处,环山而居。山麓有白龙潭,宽可数亩,有良田千顷,筑土坝以蓄水。俯临大河,水溢,则启闸以泄。雨时二龙相斗,状如小蛇,或见巨木一段,蒙青苔而竖游,每每冲决坝岸。一日,众农栽秧,值细雨中,飞鱼大小成对,如摆队伍,有绛衣女子持扇挥之,偕至潭中,随即不见。相传龙女归宁云。
夷人侬二家,天将暮,忽来衣孝服者,云来投宿。问其所需,则索卧房一间,一大缸满贮清水而已。侬疑客浴,遂如所请,并欲为备酒食。客曰:“不必,惟有一事相烦,更当重谢。”侬问:“何事?”客曰:“此地龙潭后有大树,君往伐之。俟其将断,先用巨绳缚住,俟潭中有两羊相斗。即断绳倒树。”侬许之。
黎明伐树,果见潭中水沸如潮,有黑白二羊出斗。依思当是此时,乃断绳而倒树,黑羊跃出,水亦平复。急归,欲告客以请功,客竟遁矣。问妻,妻曰:“客在房,未尝出户。”乃共搜之。疑其在缸,启覆观之,则黄金满焉,始知客即白龙化身,争潭求助者。于是潭遂以白龙名,而侬家至今称首富。
《续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