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盗鬼供状,鬼弄人二则

盗鬼供状

作者(袁枚)的父亲曾在湖广臬司迟维台的手下做幕僚小吏。同事中又一个叫做朱扬湖的大兴人,分管纳粮、收税一类的事务。某一天,这个朱某忽然大呼小叫起来。大家跑过去一看,只见朱某面如死灰,昏倒在地上。赶紧给他灌下了姜汁,半天才苏醒过来,说道:“我刚才坐在这里校对文案呢。中午时分,听到脚底下的砖头响动(古人多以青砖铺地),似乎有东西在下面把砖顶起来。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闹老鼠呢,提起脚踩了下去,砖头也就恢复正常了。谁知到坐了片刻,砖头又响起来,我觉得很奇怪就揭开了砖头,只见下面有一团黑毛,像是人类的头发,从土地中慢慢升上来,阵阵阴风随之而来,而且那个黑毛变得越来越大了。刚开始,露出两只眼睛,恶狠狠的瞪着我看,然后是嘴、脖子、腰和肚子,通体黑糊糊的,脖子下面鲜血淋漓。那个怪东西猛然跳了出来,用手抱住我的脚说:『你在这里!在这里啊!我前生是山东的强盗,被捕之后依法该当死罪。你前生是郯城知县,受了我七千两赃银的贿赂,就答应替我开脱。但定案的时候,依然判了死罪,害得我死不瞑目。今天你虽然转世投胎了,但我的仇还是一定要报的!』说完,就把我往地板下拽。我赶紧大叫,那个怪物看到大家都过来了,就放开我逃走了。”大家一看,嗯,地板上果然有一块砖被掀开了,痕迹还在。

从此之后,那个鬼没哪天不来捣乱。如果有人和朱某坐在一起呢,则鬼就不来了。鬼还特别惧怕迟臬司,一听说迟公要来,立即抱头鼠窜。迟公就在茶几上大笔写到:“恶鬼,我问你啊,你做了强盗,该当国法,怎么敢于执法的官员为仇呢?你要报仇,干嘛不前生来报,却要作祟到今世的人身上呢?赶紧写个供状来。”

第二天早上一看,哇,当天夜里,鬼在迟公的字旁边也留下了一行字墨笔写的大字,字体歪歪斜斜的:“我不敢仇恨奉法的官员,却敢仇恨贪赃枉法的坏官。我,因为抢劫杀人很多,在冥界受了炮烙之刑,几十年间,面目都烧成了黑炭。每次我受刑的时候,必定大声呼喊道:『我该死,可还有人答应让我不死的呢?郯城县某老爷,受了七千两的贿赂,难道就不应该惩罚他吗!』嚷了六十年,刚开始一直不准我的控诉;到最近我的罪孽渐渐赎完,则准许了放开我的镣铐,自己来报冤仇。以上内容确实是本人的供述,与事实相符。”(这句话是古代供词的套话)迟公也没办法了,又不能每天都陪着朱某,只好吩咐多找几个人守护着他。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迟公祝寿,让人来家里演戏庆贺,也就硬拉朱某来看戏散心。朱某说:“我都是等死的人了,哪里有心情看戏啊。各位抬爱我,可以多派几个家人跟着我。”大家也就照做了。等到曲终人散,走去一看,朱某已经在床上自缢而死。迟公和同僚们都责怪仆人们为何不盯着他?回答说:“方才从灯下吹来一团黑气,奴婢们闻到之后就各自睡着了。”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奴婢们也凑热闹去看戏了,未必真的陪伴着朱某呢。

【原文】先君子在湖广臬司迟公维台署中,同事大兴人朱扬湖司钱谷。忽一日狂呼。趋视之,面如死灰,伏地昏迷。饮以姜汁,良久曰:“吾坐此校文案,日方正午,见地下砖响,有物蠕蠕然顶砖起。疑为鼠,以脚践之,砖亦平复。稍坐定,砖响如初,掀视之,有黑毛一团,类人头发,自土中起,阴风袭人,渐起渐大。先露两眼,瞪睛怒视,再露口颐腰腹。其黑如漆,颈下血淋漓,跃然而上举手抱我足曰:『汝在此乎!汝在此乎!吾前世山东盗也,法当死,汝作郯城知县,受我赃七千两,许为开脱。定案时,仍拟大辟,死不瞑目。今汝虽再世,而吾仇必报。』言毕,即牵我入地。我大呼。彼见众客至,舍我走。”众视砖迹,犹宛然开。嗣后,其鬼无日不至。有人共座,则不至。尤畏臬司迟公,闻迟公将至,便抱头远窜。公大书几上曰:“问恶鬼,汝作盗应死,敢与法吏仇乎?汝欲报仇,应仇于前生,敢仇于今世乎?速具供状来。”鬼夜墨书其侧,字迹歪斜,曰:“某不敢仇法吏,敢仇赃吏。某以盗故杀人多,受冥司炮烙,数十年,面目已成焦炭。每受刑必呼曰:『某当死,有许我不死者在也,郯城县某老爷受赃七千两,独不应加罪乎!』呼六十余年,初不准理,今以苦海渐满,许我弛桎梏报冤,所具供状是实。”迟公无如何,不能朝夕伴朱,命多人守护之。

居月余,迟公生日演戏,诸客饮酒,强朱出观,朱曰:“吾待死之人,有何心情看戏?诸公爱我,可多命家人伴我。”如其言。席散往视,朱已缢于牀。迟公及诸友俱责家人何以不管?佥云:“灯下吹来黑气一团,奴婢便各睡去。”或云:“诸奴贪看戏,亦未必伴朱也。”


鬼弄人二则

杭州沈济之,教私塾为业,家中贫困,因而总盼着发财。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头戴金冠蓄着长髯的神人对他说在他的后院中埋着金子,可以去挖,标记是地面上有条草绳、绳上栓着一枚康熙元宝。第二天沈济之去后院果然看到一条草绳上系着一枚铜钱,他非常高兴就在那挖宝,可是在那挖了一丈多深什么也没有,沈济之一气之下发了疯癫。

乾隆九年,有个叫冯香山的秀才,赶考途中寄宿在山野废弃的旧屋,夜里梦见神人对他说,今年的试题是《乐则韶舞》,冯秀才就按照这个题目精心作文,背下了去考试。虽然题目是对上了,可是放榜之日,却没有冯秀才的名字。

后来冯秀才去了广东教书,一天夜里散步,听到吚吚呜呜的说话声,他仔细一听,居然有两个鬼在评论他写的文章,还说这是高中解元的文章。冯秀才一思量,这估计是有人截了自己的文章得了解元,想到此,他就辞了教职,到京城写了状子送到礼部。

这考场舞弊最为圣天子痛恨,礼部官员不敢怠慢,派了人去江南督查案件,开了密封的档案,查看了考取解元的薛观光的试卷,比对之下,却发现薛观光的文章虽然写得不怎么样,却也不是冯香山的手稿。

最后冯秀才因为诬告,丢了功名,被发配到黑龙江,这时候才发现是鬼在耍他。

【原文】杭州沈济之,训蒙为业。一夕,梦金冠而髯者谓曰:“汝后园有理金一瓮,可往掘之。”沈曰:“未知何处?”曰:“有草绳作结,上穿康熙通宝钱一文,此其验也。”明早往园视之,果有草绳,且缚钱焉。沈大喜,持锄掘丈余,卒无有,竟一怒而得狂易之疾。

乾隆甲子,冯香山秀才梦神告曰:“今岁江南乡试题《乐则韶舞》。”冯次日即作此题文,熟诵之。入闱,果是此题,以为必售,榜发无名。就馆广东,夜间独步,闻二鬼咿唔声。聆之,其闱中所作文也。一鬼诵之,一鬼拊掌曰:“佳哉,解元之文!”沈惊疑,以为是科解元必割截卷而偷其文字,辞馆入都,以状具控礼部。礼部为奏闻,行查江南解元薛观光,文虽不佳,并非冯稿也,获诬告之罪,谪配黑龙江。

《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