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陟
宝历年间,有个叫作封陟(音质)的孝廉,住在少室山。他生得仪表堂堂,性格操守很坚定端方。他立志研究古籍,隐居在林泉之所。探究文义,直到星落于腐草;阅读经书,不顾月坠幽窗。孜孜不倦,夜以继日,探求书中隐奥学识,不曾放松片刻。
书堂附近,景象可观,泉清石寒,桂淡兰雅,嬉戏的猴子常窃其庭院之果,鸣叫的野鹤频频栖息于山涧松间。天籁发出清虚之声,白天寂静的没有半点尘嚣,烟雾锁住丛竹的翠节,露珠滋润缓缓开放的红花。薜荔的枝蔓遮蔽了墙垣,柔密苔藓的像毯子似的铺在地上。
有一天将到午夜,忽然飘来浓烈的异香,渐渐布满了庭院。突然有一辆女子乘坐的四周带帷帐的车子从空中降落下来,彩画的轮子轧轧作响,一直到屋檐廊柱前才停了下来。
只见一位仙女,带着衣着华丽的侍从,玉珮撞击有声,罗裙拖曳着云朵。她的肌肤胜过皓雪那么洁白,她的容颜胜过荷花那么娇艳。
仙女正容整理衣襟给封陟作了一揖,对封陟说:
“我的本来是天上神仙,贬居到下界,有时到人间五岳云游,有时到海面三山歇息。月光照到瑶宫的台阶,愁得无心听那风箫吹奏;秋虫鸣叫于粉墙,怨恨不能在鸳鸯被中成眠。闻燕子的浪语徘徊,听鸾鸟的歌声缥渺,我宝瑟停奏,美酒懒斟。枝头艳丽的红杏,引我绣殿皱眉;碧桃芳香的花蕾,引起我琼楼凝眸。我已经厌倦了晓妆,又渐渐萌动了春思。看到郎君仪容俊秀、气度端正,刻苦治学,文采出众,所以仰慕您的纯真朴实,喜爱您的高雅风格,特来拜见您的容光,愿托身侍奉,不知郎君雅意如何?”
封陟整理一下衣服,点亮灯烛,正色而坐,说:“我家本来清正廉洁,我的性情耿直方正,贪恋古人的书籍,探究前辈圣人的宗旨,辛苦的编柳作简,抄写经籍,燃糠自照,用以读书。盖布被吃粗粮,烧野蒿吃野菜。尽管自己穷困,却不胡作非为。我实在不敢当神仙的眷顾。我决意如此,希望您及早回车。”仙女说:“我初到您的家里,未能申明恳切的心意,这里有诗一首奉留,七日后我再来。”诗中写道:
“谪居蓬岛别瑶池,春媚烟花有所思。为爱君心能洁白,愿操箕帚奉屏帏。”
封陟看完之后像没看一样。云车去后,门窗留下芳香,然而封陟心意毫不动摇。
七天后的夜里,仙女又来了,车骑随从如上次来时一样。仙女容颜艳丽,服饰整洁,姿态妩媚,言语巧慧。她进来对封陟说:“我因为宿缘突然缠绕,魔障升起,尽管住在蓬莱瀛洲,绣帐锦宫,坐着红毯,盖着绣被,仍然心生忧愁。见双蝶在芳草之中飞舞而难过,看流莺在树丛啼叫而生妒。鸟虫都无不双飞,全能成对,而我自怜孤寝,独守空闺。秋天吹熄银灯,只对明月而凝眸;春天闲步琼园,空对残花而抒怀。所以比前几天来时更心情激切,流露至诚之意,希望您能接纳,不要拒绝我的精诚之心。又不知郎君的心意终究如何?”
封陟又现出严肃的面孔,说:“我身居山林,心志愚鲁,不识铅粉银华,哪里懂得女色?希望您赶快回去,不要再打扰我。”仙女说:“愿您不要心存疑虑,希望容留我丑陋之质。这里还有诗一章,七天后我再来。”诗中写的是: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君能仔细窥朝露,须逐云车拜洞天。”封陟看完后还没回心转意。
(仙女诗中“弄玉有夫皆得道。”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传说她容貌美丽,而且聪明无比,善喜吹笙。一天仲夏之夜,月下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引来萧声相和,声音相和非常美妙,后来找到吹箫者是萧史,也是少年英俊,于是弄玉和萧史结为夫妇。一天,夫妻二人正在月下吹箫捧笙,忽见天上冉冉飞来一龙一凤。弄玉带着碧玉笙乘上紫凤,萧史带上赤玉箫跨上金龙,两人登仙而去。
“刘纲兼室尽登仙”,说的就是刘纲和樊夫人的传说。《传奇》中另有一章《樊夫人》说的就是刘纲和夫人的传说。仙女借弄玉和刘纲的事比喻男女相爱和修道成仙并不矛盾。)
七天后的夜里,仙女又来了,态度温柔,姿容俏丽,衣饰华美,明眸含情,又对封陟说:“逝去的流水难以停驻,偏西的太阳容易坠落,花草树木不会停止生长,草薤上的露水也不会留得很久,浮上水的泡沫,也只能停留片刻,当风的小竹,不过瞬息寿命。你空争意气,能得几时?现在依仗美好的容颜,不久就变得槁木一般。所以你夸耀容颜尚未凋零,坚决拒绝绮罗之爱,迷恋研究典籍,等到你衰老的时候,靠什么坚持下去呢?我有还春丹,颇能使人青春常驻,你答应让我依托,必然使你满足心愿。我能让你寿列三松,双瞳有神,仙山灵府任意遨游。希望你不要去种朝开暮落的槿花,它只在早晨才呈现自己的艳丽;也不要去敲电光一样的石火,它不过是昏黑中的一线流光。”
封陟怒目而说:“我住在书斋,又没做亏心事,柳下惠可以作证,羊叔子可以为师。你是什么妖精,苦苦欺凌逼迫我?我心如铁石,你不用再多说,倘若迟回,必当羞辱。”
侍女劝仙女说:“小娘子坐车回去吧,这是个木偶人,不值得跟他说;何况他命里穷薄,只能当作下等鬼了,哪里是神仙的配偶呢?”仙女长叹说:“我所以诚恳待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是青牛道士封衡的后裔;况且这个时机一旦失去,我又要独居六百年,不是小事。唉!这真是个狠心的人。”
仙女又留下一首诗, 诗中写道: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
带帷幕的车子出了门,珠翠在空中作响,箫笙轻妙,杳杳云路环绕车子远去。然而封陟的心意还是不改。
(文中提到了柳下惠和叔子。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现在《荀子》,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已经广为传颂。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叔子指魏晋时期的羊祜,也是当时有名的品行高洁的人。后来仙女提到的青牛道士是指汉朝的道士封衡,说封陟是他的后裔。封衡的事迹在《后汉书》中有记载。据说他当时和华佗齐名,常骑青牛治病救人。他服食仙药,一百多岁的人像二十几岁的少年,二百多岁后入玄丘山不知所终。)
三年后,封陟得病而死。被泰山之神所追,用大锁束缚住,使者驱赶着他,欲到地府中去。路上忽然遇到神仙的骑马随从,清道开路很严。使者躬身在路旁站着,说:“上元夫人游泰山了。”不一会儿,有个仙人的骑从,来招使者与囚犯一起过来进见。封陟到那里仰面偷看,原来上元夫人就是昔日求婚的仙女,于是不禁对左右的人弹指悲叹。仙女看见,就把追状要来,说:“不能对这个人无情。”又要来大笔判道:“封陟往昔虽然执迷不悟,但操守坚定高洁,实在由于朴实厚道,难用不懂风情责备他。应该再延长寿命十二年。”使者令封陟跪下道谢,使者就解开他的铁锁,说:“神仙既然已经放了你,地府也就不敢再来追捕你。”使者又把他送回家,过了很久,封陟苏醒过来。后来追悔从前的事情,只有痛哭自责而已。
(道家和佛家对待两性情爱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从道家来说,并不主张禁欲,裴铏明显是属于神仙道家,文中的立场就很好理解了。唐朝人对爱情其实都是蛮自由和主动的,如果对比明朝小说,可以看到唐朝和明朝时对待男女之情的立场差异。唐朝人尤其是女子在情爱追求方面都显得至情至性,真实很多。)
【原文】
封 陟
宝历中,有封陟孝廉者,居于少室。貌态洁朗,性颇贞端。志在典坟,僻于林薮,探义而星归腐草,阅经而月坠幽窗,兀兀孜孜,俾夜作昼,无非搜索隐奥,未尝暂纵揭时日也。书堂之畔,景象可窥,泉石清寒,桂兰雅淡,戏猱每窃其庭果,唳鹤频栖于涧松。虚籁时吟,纤埃昼閴。烟锁筜篁之翠节,露滋踯躅之红葩。薜蔓衣垣,苔茸毯砌。时夜将午,忽飘异香酷烈,渐布于庭际。俄有辎軿自空而降,画轮轧轧,直湊檐楹。见一仙姝,侍从华丽,玉珮敲磬,罗裙曳云,体欺皓雪之容光,脸夺芙蕖之艳冶,正容敛衽而揖陟曰:“某籍本上仙,谪居下界,或游人间五岳,或止海面三峰。月到瑶阶,愁莫听其凤管;虫吟粉壁,恨不寐于鸯衾。燕浪语而徘徊,鸾虚歌而缥缈。宝瑟休泛,虬觥懒斟。红杏艳枝,激含嚬于绮殿;碧桃芳萼,引凝睇于琼楼。既厌晓妆,渐融春思。伏见郎君坤仪浚洁,襟量端明,学聚流萤,文含隐豹。所以慕其真朴,爱以孤标,特谒光容,愿持箕帚。又不知郎君雅旨如何?”陟摄衣朗烛,正色而坐,言曰:“某家本贞廉,性唯孤介。贪古人之糟粕,究前圣之指归,编柳苦辛,燃粕幽暗,布被粝食,烧蒿茹藜。但自固穷,终不斯滥,必不敢当神仙降顾。断意如此,幸早回车。”姝曰:“某乍造门墙,未申恳迫,辄有一诗奉留,后七日更来。”诗曰:“谪居蓬岛别瑶池,春媚烟花有所思。为爱君心能洁白,愿操箕帚奉屏帏。”陟览之若不闻。云軿既去,窗户遗芳,然陟心中不可转也。后七日夜,姝又至,骑从如前时,丽容洁服,艳媚巧言。入白陟曰:“某以业缘遽萦,魔障剡起。蓬山瀛岛,绣帐锦宫,恨起红茵,愁生翠被。难窥舞蝶于芳草,每妒流莺于绮丛,靡不双飞,俱能对跱,自矜孤寝,转懵空闺。秋却银缸,但凝眸于片月;春寻琼圃;空抒思于残花。所以激切前时,布露丹恳,幸垂采纳,无阻精诚,又不知郎君意竟如何?”陟又正色而言曰:“某身居山薮,志已颛蒙,不识铅华,岂知女色?幸垂速去,无相见尤。”姝曰:“愿不贮其深疑,幸望容其陋质,辄更有诗一章,后七日复来。”诗曰:“弄玉有夫皆得道,刘刚兼室尽登仙。君能仔细窥朝露,须逐云车拜洞天。”陟览又不回意。后七日夜,姝又至,态柔容冶,靓衣明眸。又言曰:“逝波难驻,西日易颓,花木不停,薤露非久,轻沤泛水,只得逡巡,微烛当风,莫过瞬息,虚争意气,能得几时?恃顽韶颜,须臾槁木。所以君夸容鬓,尚未凋零,固止绮罗,贪穷典籍。及其衰老,何以任持?我有还丹,颇能驻命,许其依托,必写襟怀。能遣君寿例三松,瞳方两目,仙山灵府,任意追游。莫种槿花,使朝晨而骋艳;休敲石火,尚昏黑而流光。”陟乃怒目而言曰:“我居书斋,不欺暗室。下惠学证,叔子为师。是何妖精,苦相凌遍?心如铁石,无更多言。倘若迟回,必当窘辱。”侍卫谏曰:“小娘子回车。此木偶人,不足与语;况穷薄当为下鬼,岂神仙配偶耶?”姝长吁曰:“我所以恳恳者,为是青牛道士的苗裔;况此时一失,又须旷居六百年,不是细事。于戏此子,大是忍人。”又留诗曰:“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辎軿出户,珠翠响空,泠泠箫笙,杳杳云露。然陟意不易。后三年,陟染疾而终,为太山所追,束以大锁,使者驱之,欲至幽府。忽遇神仙骑从,清道甚严。使者躬身于路左曰:“上元夫人游太山耳。”俄有仙骑,召使者与囚俱来。陟至彼仰窥,乃昔日求偶仙姝也,但左右弹指悲嗟。仙姝遂索追状曰:“不能于此人无情。”遂索大笔判曰:“封陟往虽执迷,操惟坚洁,实由朴戆,难责风情。宜更延一纪。”左右令陟跪谢,使者遂解去铁锁也。仙官已释,则幽府无敢追摄。使者却引归,良久苏息。后追悔昔日之事,恸哭自咎而已。(出《传奇》)
(原文中的对话部分是用骈(音pian)文写的。所谓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文章以双句为主,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骈体讲究的是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但有时往往显得有点刻意和罗嗦。自宋朝后,骈体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