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乾元初年,会稽有个姓杨的老人,家里因资产充足,而闻名于州县。一天,老人要死了,躺在床上呻吟,已有几个月了。他有个儿子叫杨宗素,以孝行名闻远近。等到他父亲病了,用尽资产给其父治病。后来找到一个姓陈的医生,号其脉说:“老人得的是心病。因为你家财产太多,他为财产操碎了心,所以心神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不吃活人的心,不可以弥补它。然而天下活人的心,到哪找去呀?这不是我所知道了。”
杨宗素听后,认为活人的心不能得到,只有修佛法,但愿可以除去他的疾病。立即叫来僧人念经,让工匠画、铸佛像。后来,他带着食物,到州县的寺庙给僧人送饭。
一天,他提着食物要到寺庙去,误入山间小路,见山下有一供奉神像的小石阁,阁中有个西域的僧人,面貌很苍老、枯瘦,穿着黑黄色毛线织成的袈裟,坐在大石头上。杨宗素认为他是奇异的人,马上躬身施礼问:“大师是什么人呀,独自一人在这贫穷的山谷里,把人迹不到的地方当家,又没有侍者,不怕山中的野兽伤害大师吗?不然的话,就是得道高僧?”
僧人说:“我本来姓袁,祖居巴山,其后的子孙,有的在弋阳,在各山四处交游,都能继承整治祖业,有的在林中泉边做隐士,经常感受吟咏的乐趣。有人喜好诗词,就多次称赞吟咏他的好诗,于是在天下小有名气。其中的孙氏,也是我们家族的,则多游历于豪强富贵之家,又善于谈笑戏谑,所以又常游历于集市,每次表演,能使自己获得收入。惟独我喜欢佛法,脱离尘世,寄心在山谷中不为世俗所动,在此已经有几年了。常羡慕歌利王的割截身体、以及萨埵弃身投崖以饲饿虎,所以我吃橡子、饮流泉,遗憾没有虎狼吃我,吾心甘情愿地接受。”
杨宗素请求道:“大师是情感真挚的人,能舍身忘死,以身喂野兽,真可谓仁义勇敢都达到顶点了。即然这样,我的父亲有病已数月,现在还没痊愈,我日夜忧愁焦急,毫无办法。有个医生说:“是心的病,非要吃活人的心不可,得到就痊愈。现在大师能舍身于豺虎,以救它们于饥饿中,不如舍命于人,把恩惠施与人?请大师明鉴。”
僧人说:“真是这样的话,确实是我的心愿。施主为了父亲而求我。我那有不同意的道理。并且我舍身于野兽,不如恩惠于人吗?然而今天尚未吃饭,我想吃饱后再死。”
杨宗素又惊喜又道谢,马上把所带的食物放在他前面。僧人一会儿就吃完了,而后又说:“我既然吃完了,就该祭奠四方之神,然后接受教导。”
于是整理衣服,出阁祭奠,祭奠东方已毕,忽然跳上一高树。杨宗素以为他有出奇的本领会变化,大概深不可测。一会儿,叫杨宗素,厉声问到:“施主刚才要求什么?”
杨宗素说:“想得到活人的心,以治父亲的病。”
僧人说:“施主所想得到的,我已经同意了,现在我想先给你讲讲《金刚经》深奥的含义,你想听吗?”
杨宗素说:“我一向崇尚佛法,今天能得到机会遇见我师,怎敢不听?”
僧人说:“《金刚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施主若要取我的心,也不可得!”
说完,忽然跳起来大叫,变成一只老猿跳跃而去。杨宗素非常奇怪,惊骇而回。
【原文】
杨叟
乾元初,会稽民有杨叟者,家以资产丰赡闻于郡中。一日,叟将死,卧而呻吟,且仅数月。叟有子曰宗素,以孝行称于里人,迨其父病, 罄其产以求医术。后得陈生者究其原,“是翁之病心也。盖以财产既多,其心为利所运,故心已离去其身。非食生人心,不可以补之,而天下生人之心,焉可致耶?如是则非吾之所知也 。”宗素既闻之,以为生心故不可得也,独修浮图氏法,庶可以间其疾。即召僧转经,命工图铸其像,已而自赍食,诣郡中佛寺饭僧。一日,因挈食去,误入一山迳中,见山下有石龛,龛有胡僧,貌甚老而枯瘠,衣褐毛缕成袈裟,踞于磐石上。宗素以为异人,即礼而问曰 :“师何人也?独处穷谷,以人迹不到之地为家,又无侍者,不惧山野之兽有害于师乎?不然,是得释氏之术者耶?”僧曰 :“吾本是袁氏,祖世居巴山。其后子孙,或在弋阳,散游诸山谷中,尽能绍修祖业。为林泉逸士,极得吟笑。人好为诗者,多称其善吟笑,于是稍闻于天下。有孙氏,亦族也,则多游豪贵之门,亦以善淡谑,故又以之游于市肆间。每一戏,能使人获其利焉。独吾好浮图氏,脱尘俗,栖心岩谷中不动。而在此且有年矣。常慕歌利王割截身体,及菩提投崖以饲饿虎,故吾啖橡栗,饮流泉。恨未有虎狼噬吾,吾亦甘受之 。”宗素因告曰 :“师真至人,能舍其身而不顾,将以饲山兽,可谓仁勇俱极矣。虽然,弟子父有疾已数月,进而不瘳,某夙夜忧迫,计无所出。有医者云:是心之病也,非食生人之心,固不可得而愈矣。今师能弃身于豺虎,以救其馁,岂若舍命于人,以惠其生乎?愿师详之 。”僧曰 :“诚如是,果吾之志也。檀越为父而求吾,吾岂有不可之意。且吾以身委于野兽,曷若惠人之生乎?然今日尚未食,愿致一饭而后死也 。”宗素且喜且谢,即以所挈食置于前,僧食之立尽,而又曰 :“吾既食矣,当亦奉教,然俟吾礼四方之圣也 。”于是整其衣,出龛而礼。礼东方已毕,忽跃而腾上一高树。宗素以为神通变化,殆不可测。俄召宗素,厉而问曰 :“檀越向者所求何也?”宗素曰 :“愿得生人心,以疗吾父疾 。”僧曰 :“檀越所愿者,吾已许焉。今欲先说《金刚经》之奥义,且闻乎?”宗素曰:“某素尚浮图氏,今日获遇吾师,安敢不听乎?”僧曰:“《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檀越若要取吾心,亦不可得矣 。”言已,忽跳跃大呼,化为一猿而去。宗素惊异,惶骇而归。(出《宣室志》)
(和英语课上的一个短文有没有很像?)
猴子与鳄鱼
有一只小猴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棵大树上。树下有一条大河,河里住着鳄鱼妈妈和她的儿子。
一天,鳄鱼妈妈对小鳄鱼说:“孩子,你瞧见大树上的小猴子了吗?妈妈病了,只有吃了小猴子的心啊,这个病才会好。”小鳄鱼摸摸脑袋说:“可是,我又不会爬树……”鳄鱼妈妈说:“动动脑筋,你会想到好办法的!”
小鳄鱼在河里游来游去,想了好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爬到大树下喊道:“小猴子,小猴子,你想吃香蕉吗?我知道河对岸有很多香蕉树,结满了金灿灿的香蕉,可好吃啦!”小猴子摸摸咕咕直叫的肚子,咽了咽口水说:“可是我不会游泳,过不去啊!”
小鳄鱼拍拍胸脯说:“咱们是老邻居了,我来帮你!你骑到我背上,我把你带到小岛上,让你吃个痛快。”“嘻,那太好了!谢谢你。”小猴子说完,就跳到了小鳄鱼的背上。
小鳄鱼驮着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了河。游呀,游呀,很快,就游到了河中央。
突然,小鳄鱼把身子往下一沉,整个儿没到了水里。小猴子吓得哇哇直叫:“小鳄鱼,小鳄鱼,你可别开玩笑呀,我…我会淹死的。”小鳄鱼一笑,说道:“嘿嘿,你还想吃香蕉吗?我妈妈正等着吃你的心哪!”
小猴子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小鳄鱼的当,哎,怎么才能保住性命呢?小猴子马上镇定下来,大脑飞速地旋转。突然,他大叫道:“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我只想着吃香蕉,把嘴带来了,可是心还留在岸上的大树上呢!
小鳄鱼信以为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小猴子说:“这样吧,咱们现在赶快回到岸上,我把心拿下来给你妈妈,怎么样啊?”小鳄鱼点点头,调转身子,游回了岸边。
小猴子三蹦两跳地爬上了大树。“喂,小鳄鱼!”小猴子冲小鳄鱼摇摇尾巴,扮了个鬼脸,说:“哈,这是我的心,接着!”说完,丢给小鳄鱼一块大石头。
小鳄鱼摸摸头上被砸的大包,懊悔极了。可是,任凭他再怎么花言巧语,小猴子也不上当了。最后,小鳄鱼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