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高安(今属江西宜春)县尉辛公平和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县尉成士廉。他们是泗州下邳(今江苏宿迁)人,此行奔赴长安,接受朝廷新的任命。由东而西,一路行来,至于洛阳境内时遇雨,避于洛西榆林店。
这家客栈很简陋,只有一张床看上去还比较干净,但已被一位身着绿衣的旅客所占。店主有些势利,见辛、成二人有仆从跟随,又是官员打扮,于是进屋喊醒绿衣客,叫他腾床位。绿衣客起身回望,表情很难看。这时,辛公平在屋外对店主表示,这样做不合适,认定旅客的贤德与身份,不在于随从盛大与否。最后,辛公平叫绿衣客继续安歇。辛、成在旁边的屋子安顿下来。
夜深后,他们吃起夜宵,并邀请绿衣客就座。绿衣客欣然从命。问其姓名,绿衣客自称王臻,言谈深刻,富于思辩,为辛、成所敬。酒过三巡,辛公平发出人在旅途的感叹:“都说天生万物,唯人最灵,但世事无常,每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又如何!人又灵在哪呢?”“也许我知道。人之命运,皆为注定,比如你们前行,相继会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王臻说。随后,他还描述到辛、成二人将要吃到的东西,“我步行,不能在白天相随两位先生,唯有夜会。”他又补充了一句。
辛公平和成士廉相视,唯笑而已。因为他们不相信王臻说的话。随后大家安歇。天未亮时,辛、成二人发现王臻已不见身影。黎明时,二人也离开洛西榆林店,继续前行。后来,他们果真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吃的东西也和王臻描叙的一样。二人大异。
在新安之夜,王臻又出现了,二人拉着他的手,称之为神人。三人夜行,至阌乡,王臻说:“你们当是明智之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辛公平:“博才多学,当是隐遁的高士。”王臻:“错。实不相瞒,我是来自阴间的迎驾者。”“阴间的迎驾者?”辛、成二人感到一丝战栗。迎驾当然是迎接皇帝,而来自阴间的迎驾使,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索皇帝之命而来的。“只有你一个人?”王臻继续说:“当然,不止我一个人,与我同来的还有五百骑兵和一位大将军,我只是将军的部下。”“他们在哪儿?”辛公平问。王臻:“这前后左右都是,只不过你和店里的人都看不见罢了。好啦,感谢二位先前的照顾,我来日在华阴县请你们吃饭。”
天亮前,王臻又与二人告别。却说抵达华阴时,又已是黄昏,王臻带了丰盛的酒肉而来,宴请辛、成。华阴已过,长安在望,他们夜宿灞水馆驿。王臻:“大将军和我的使命是迎接皇帝‘上仙’,这实在是人间最重要的大事。辛县尉想参观一下这场景吗?”辛公平自然清楚,“上仙”是皇帝驾崩的委婉说法。也就是说,王臻向他发出邀请,叫他去参观皇帝死亡的场面!故事发生到这里,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未等辛公平回答,成士廉开口道: “为什么丢下我?我难道不可以同去参观吗?”“观看这样的场面,会给人带来晦气。成县尉的体质比较单薄,阳气相对虚弱,所以还是不去为好,这是为您着想,并非厚此薄彼。到长安后,成县尉可暂住开化坊西门王家。”王臻解释道,随后对辛公平说,“你可在灞桥之西的古槐下等我。”成士廉没办法。
却说辛公平,此日奔向灞桥之西。将到约定地点,看到有一股旋风飞荡而去。在槐树下还未站定,又有一股阴风席卷而来,刮入林中,转眼间,一队人马出现在他面前,马上一人,正是王臻。他带辛公平拜见了大将军。大将军当是听到了王臻的叙说,故对辛公平赞赏有加,并嘱咐王臻,“你既然把他召来参观‘上仙’的仪式,就应尽主人之分,好好照顾他吧。”
就这样,辛公平跟着这队诡异的人马进了长安。入通化门,至天门街,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面目不清的官吏对大将军说,人马太众,可分配一下。大将军应允。于是,兵分五路,大将军带着亲近卫队,入驻一座寺庙。王臻与辛公平住于西廊下,前者照顾有加,还告诉辛公平阴间与阳间授官的特点,并承诺帮助辛、成二人顺利升官。在庙里住了几天后,大将军有些不耐烦:“时间将到,不能再等。但现在皇帝周围有众神保护,和他们硬拼肯定会耽误时间,如何是好?”王臻想了想,出了一条计策:“可在宫里进行一次夜宴,到时候满是荤腥,众神昏昏,我们就可以行动了。”
大将军微笑点头。布置妥当,大将军身着金甲,下令道:“戍时,兵马向皇宫齐进!”迎驾行动开始了。队伍入丹凤门,过含元殿,侧行进光范门,穿宣政殿,到达正在进行夜宴的场所。大将军迅速派人包围了这里,并带五十名士兵携着兵器入殿。
夜宴之上,烛火沉沉,优伶歌舞,一如木偶。在阴郁的气氛中,御座上坐着皇帝。
三更过后,夜宴上突然出现一个身影:此人身着绿衫黑裤,衣服上绣着红边,披着奇怪
的披风,戴着有异兽造型的皮冠,上面笼了一层红纱,打扮阴森可怖。他手持把一尺多
长的雪亮的金匕首,如宦官一样拉长声音喊道:“时辰已到!”说罢,这位身穿奇怪服
装的人捧着匕首,凝望着皇帝,一步一步登上玉阶……这样的镜头本身就令人不寒而栗
。来到御座旁,他跪下献上匕首。宴会大乱!皇帝望着眼前的金匕首,感到一阵晕眩,
这时音乐骤停。拥上来一些人,把皇帝扶入西阁。但许久都没出来。这时,大将军说:
“时辰不可拖,何不现在就迎接陛下‘上仙’?”
西阁里一片黑暗。过了一会儿,传出声音:“给陛下洗完身子了吗?洗完后即可上
路!”
随后是洗浴之声。五更天,皇帝(注:这里及之后出现的皇帝已经是幽灵)登上玉舆,被送出西阁。见到皇帝后,大将军只是作了一个揖,而未跪拜:“人间劳苦,世事多艰,为天子者,日理万机,且深居宫廷,色欲纷扰,往往受惑,你那清洁纯真之心还有吗?”皇帝:“心非金石,看到诱惑,谁能不乱?但现在已舍弃人世,释然了。”
大将军大笑。那是对皇帝的嘲笑。玉舆出宫,宫人以及诸妃,一边呜咽流泪,一边“抆血捧舆”(即擦着血迹,拉着玉辇,不忍其离去。这是一个关键的描写,血迹斑斑,可见皇帝并非正常死亡)。在大将军的带领下,人们簇拥着皇帝的亡灵穿过宣政殿,迅速如疾风迅雷,飘然而去。
目睹了整个皇帝“上仙”场景的辛公平已经呆若木鸡。王臻把他送到一个地方,说:“这是开化坊王家,成县尉住在这里。迎皇帝‘上仙’仪式已结束,你不能再跟着我了。回去后,为我多谢成县尉。”说罢,王臻扬鞭而去,慢慢消失不见。辛公平呆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回身叩门,开门的果然是成士廉。成问他都看到了些什么,他回答说现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以后有机会再告诉你。几个月后,辛公平听到朝廷公布的皇帝驾崩的消息(这一点很奇怪,也就是说作者在暗示:皇帝实际上早已被杀,但消息在几个月后才由朝廷发布)。转年,他被任命为扬州江都县丞,成士廉被任命为兖州瑕丘(今属山东济宁)县丞,应了当初王臻答应帮助他们晋级之言。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令文官搜集前朝小说,编纂了一本故事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广记》。李复言所作的其他故事,都被收录到了《太平广记》里,唯有《辛公平上仙记》未能入选。
这倒是不奇怪,“烛光斧影”的故事在市井里流传着,编纂《太平广记》的文官怕辛公平的故事触怒天威,当然会有所顾虑。
不过,好在宋朝出现了印刷业,民间书商们重新刻印了李复言的故事集,把《辛公平上仙记》放到了其中。
这篇传奇中的皇帝为何人,引发争议,“唐顺宗”、“唐宪宗”之说皆有。但这篇故事很有可能是借由灵异的故事,影射皇帝遭兵变谋杀,由于中国民间信仰中,鬼神不需要住旅馆,就算接引死者灵魂进入幽冥,也不需要劳师动众,舞刀弄枪,更没什么好等待死者洗澡的。鬼兵可能是指兵变团队,护卫的众神就是宫禁的禁卫军,洗澡即是清洗遗体。由于顺宗或宪宗的死亡详情,史书俱不录,所以本篇传奇可作为参考用的史料。)
原文
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吉州卢陵县尉成士廉,同居泗州下邳县,于元和末偕赴调集,乘雨入洛西榆林店。掌店人甚贫,待宾之具,莫不尘秽,独一床似洁,而有一步客先憩于上矣。主人率皆重车马而轻徒步,辛、成之来也,乃逐步客于他床。客倦起于床而回顾,公平谓主人曰:“客之贤不肖,不在车徒,安知步客非长者,以吾有一仆一马而烦动乎?”因谓步客曰:“请公不起,仆就此憩矣。”客曰:“不敢。”遂复就寝。
深夜,二人饮酒食肉,私曰:“我钦之之言,彼固德我,今或召之,未恶也。”公平高声曰:“有少酒肉,能相从否?”一召而来,乃绿衣吏也。问其姓名,曰:“王臻。”言辞亮达,辩不可及。二人益狎之。酒阑,公平曰:“人皆曰‘天生万物,唯我最灵。’儒书亦谓人为生灵。来日所食,便不能知,此安得为灵乎?”臻曰:“步走能知之。夫人生一言一憩之会,无非前定。来日必食于磁涧王氏,致饭,蔬而多品;宿于新安赵氏,得肝羹耳。臻以徒步,不可昼随,而夜可会耳。君或不弃,敢附末光。”
未明,步客前去。二人及磁涧逆旅,问其姓,曰:“王。”中堂方馔僧,得僧之余悉奉客,故蔬而多品。到新安,店叟召之者十数,意皆不往,试入一家,问其姓,曰:“赵。”将食,果有肝羹。二人相顾方笑,而臻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礼钦甚笃。宵会晨分,期将来之事,莫不中的。
行次阌乡,臻曰:“二君固明智之者,识臻何为者?”曰:“博文多艺,隐遁之客也。”曰:“非也。固不识,我乃阴吏之迎驾者。”曰:“天子上仙,可单使迎乎?”曰:“是何言欤?甲马五百,将军一人,臻乃军之籍吏耳。”曰:“其徒安在?”曰:“左右前后。今臻何所以奉白者,来日金天置宴,谋少酒肉奉遗,请华阴相待。”
黄昏,臻乘马引仆,携羊豕各半,酒数斗来,曰:“此人间之物,幸无疑也。”言讫而去。其酒肉肥浓之极。过于华阴,聚散如初,宿灞上,臻曰:“此行乃人世不测者也,辛君能一观。”成公曰:“何独弃我?”曰:“神祗尚侮人之衰也,君命稍薄,故不可耳,非敢不均其分也。入城当舍于开化坊西门北壁上第二板门王家,可直造焉。辛君初五更立灞西古槐下。”
及期,辛步往灞西,见旋风卷尘,迤逦而去。到古槐立未定,忽有风来扑林,转盼间,一旗甲马立于其前。王臻者乘且牵,呼辛速登。既乘,观马前后,戈甲塞路。臻引辛谒大将军。将军者,文余,貌甚伟,揖公平曰:“闻君有广钦之心,诚推此心于天下,鬼神者且不敢侮,况人乎?”谓臻曰:“君既召来,宜尽主人之分。”遂同行入通化门,及诸街铺,各有吏士迎拜。次天门街,有紫吏若供顿者,曰:“人多,并下不得,请逐近配分。”
将军许之。于是分兵五处,独将军与亲卫馆于颜鲁公庙。既入坊,颜氏之先簪裾而来若迎者,遂入舍。臻与公平止西廊幕次,肴馔馨香,味穷海陆,其有令公平食之者,有令不食者。臻曰:“阳司授官,皆禀阴命。臻感二君也,检选事,据籍诚当驳放,君仅得一官耳。臻求名加等,吏曹见许矣。”
居数日,将军曰:“时限向尽,在于道场,万神护跸,无计奉迎,如何?”臻曰:“牒府请夜宴,宴时腥膻,众神自许,即可矣。”遂行牒。牒去,逡巡得报,曰:“已敕备夜宴。”于是部管兵马,戌时齐进入光范及诸门。门吏皆立拜宣政殿下,马兵三百,余人步,将军金甲仗钺来,立于所宴殿下,五十人从卒环殿露兵,若备非常者。殿上歌舞方欢,俳优赞咏,灯烛荧煌,丝竹并作。俄而三更四点,有一人多髯而长,碧衫皂裤,以红为褾,又以紫画虹霓为帧,结于两肩右腋之间,垂两端于背, 冠皮冠,非虎非豹,饰以红罽,其状可畏。忽不知其所来,执金匕首长尺余,拱于将军之前,延声曰:“时到矣!”
将军频眉揖之,唯而走,自西厢历阶而上,当御座后,跪以献上。既而左右纷纭,上头眩,音乐骤散,扶入西阁,久之未出。将军曰:“升云之期,难违顷刻。上既命驾,何不遂行?”对曰:“上澡身否?”“然,可即路。”遽闻具浴之声。三更,上御碧玉舆,青衣士六,衣上皆画龙凤,肩舁下殿。将军揖。“介胄之士无拜。”因慰问以“人间纷拿,万机劳苦,淫声荡耳,妖色惑心,清真之怀,得复存否”?上曰:“心非金石,见之能无少乱?今已舍离,固亦释然。”将军笑之,遂步从环殿引冀而出,自内阁及诸门吏,莫不呜咽。群辞,或收血捧舆,不忍去者。过宣政殿,二百骑引,三百骑从,如风如雷,飒然东去,出望仙门。
将军乃敕臻送公平,遂勒马离队,不觉足已到一板门前。臻曰:“此开化王家宅,成君所止也。仙驭已远,不能从容,为臻多谢成君。”牵辔扬鞭,忽不复见。公平扣门一声,有人应者,果成君也。秘不敢泄。更数月,方有攀髯之泣。
来年,公平授扬州江都县簿,士廉授兖州瑕丘县丞,皆如其言。元和初,李生畴昔宰彭城,而公平之子参徐州军事,得以详闻。故书其实,以警道途之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