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城旧事·人物」孝行格天不怕死——赵壁

赵壁(?~1643),字立一,莱阳西门里人,廪膳生,其父为明末嘉定州同知赵文焊。

明清的朝代更替,可谓一部惨烈史,也是人类史的悲剧之一。赵壁是这部历史剧中最悲壮的人物之一,其忠孝壮举委实可歌可泣。

明崇祯十六年(1643)二月初六日邑难之前,清兵已经围城数日,年轻的赵壁响应县令陈显际和城内绅士的号召,拿起武器奋力守城。

看到城池岌岌可危,赵壁安排年轻的妻子携带一子一女逃走,将幼子留给母亲。

此时赵壁父亲已不在世,母亲于氏已73岁,赵壁又回家苦劝其尽快离家避难,但母亲却坚决不肯舍家。

二月六日邑难之时,清兵攻破了城防,开始屠城,尤其对参与抵抗的军民和大户人家大开杀戒。

大难将至,鏖战数日满身血污的赵壁急忙回家,再次长跪在母亲面前,声泪俱下地恳请母亲赶紧逃生。

赵壁道:“儿读书为诸生,今日之难,义不敢苟免,只希望母亲大人免于一死。”

赵母于氏说:“儿读书知义,老妇人也是大明命妇,更不惜一死。”

赵母说话之时,家里已冲进许多清兵,兵刃满屋。

赵壁起身冲到母亲前面挡住清兵,大声说:“你们可以杀了我,可不要伤害我母亲。”

赵母大骂清兵,且对儿子说:“小子勿多言,我莱阳赵氏母子报大明之时到了。”

清兵上前抓住了赵壁母子,老妇人倒地时,一条胳膊摔断。

赵壁见状,奋力挣脱,扑过去护住母亲。清兵挥起兵刃,一齐刺来,母子二人相拥而死。

赵壁4岁的幼子被乳母藏在棺材中,得以活命。

这个幸存下来的孩子便是后来有名的白河君赵以鐇。

赵壁死后,其妻王氏苦节四十余年,抚养两个儿子赵以鏱、赵以鐇及一女长大成人,75岁去世。

赵壁以孝行格天成为莱阳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天水赵氏族谱》和民国《莱

《莱阳县志》均载有名士何家琪为其撰写的传记。“孝子壁”因此在莱阳鼎鼎有名。

(赵松枝 唐风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