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初彭龄

初彭龄(1749~1825),字绍祖,号颐园,莱阳北黄人,后迁居即墨县海堤村。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先后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四十三年,历任七省巡抚、三部尚书,官至一品。是莱阳历史上地位最为显赫的历史人物。

初彭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初元方是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河南灵宝县、四川宜宾县县令,其父初之朴,历任京师北城正指挥、九江知府、江西督粮道。

初彭龄自幼聪颖过人,性端直而机敏,擅于文词,工书法。乾隆三十六年(171)乾隆东巡召试第一名,钦赐举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四年(1789),初彭龄任江西道御史,上疏参劾协办大学士彭元瑞徇私舞弊、庇护朋党。他进入官场不久即以耿直敢言引人注目,擢升为兵科给事中。不久又升任光禄寺少卿,督学湖北。

嘉庆元年(1796),初彭龄转任通政司参议。时江西巡抚陈淮贪赃枉法,经初彭龄参劾后,被朝廷撤职遣发新疆。

嘉庆四年(1799),初彭龄擢升为兵部右侍郎,继而出任云南巡抚,参劾前任巡抚江兰匿不上报盐井水淹淤塞,盐政腐败导致民众闹事,于是江兰被朝廷撤职查办。

嘉庆六年(1801),初彭龄调任吏部右侍郎,上疏参劾云南巡抚伊桑阿骄奢乖戾,虐待属员,及其任贵州巡抚时镇压苗民起义虚报战功,使其受到朝廷的惩罚。

嘉庆七年(1802),初彭龄调任刑部右侍郎,奉旨协助副都统富尼善,赴贵州查办道员孙焕文滥用军费及巡抚常明拖欠巨额官款,朝廷据实对孙、常依律治罪。

接着,又弹劾云南布政司陈孝升、迤西道萨荣安在办理维西军务时冒领帑银,二人都按律治罪。嘉庆八年(1803),初彭龄奉旨与户部右侍郎额勒布一起,赴陕西省清查巡抚秦承恩及部下滥用军需,使其分别受到革职、降职惩罚。

不久,初彭龄调任户部右侍郎。

嘉庆九年(1804),初彭龄轻信湖北巡抚高杞不实之词,上疏参劾湖广总督吴熊光,被朝廷以诬陷重臣论罪,按律当处死刑,但嘉庆皇帝念其忠贞敢言,参劾贪官污吏有功,免其死,将其革职还乡,奉养父母,闭门思过。

未及一年,又被起用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并奉命赴甘肃复查刑事案件,去西宁查办盐务。

他提出河东盐务和蒙古吉兰泰盐池均应通过招商的办法加以运营,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赞许。不久,被调任安徽巡抚。此时,安徽寿州武举张大有与其侄张伦为争夺一女子,投毒将张伦及一名雇工害死。此案被苏州知府周锷串通两江总督铁保,以张伦和雇工被毒蛇咬伤致死而定案。初彭龄到任后,明查暗访,弄清真相。

上奏朝廷,重新定案。凶手伏法,周锷被革职,铁保被流放嘉庆十二年(1807),初彭龄因父病故,守制居家;三年后,出任山西巡抚,上疏参劾前任巡抚成龄强索供应,并参劾平鲁县知县王敏树、左云县知县孙耀私吞公款。朝廷将成龄革职,将王、孙治罪。

嘉庆十五年(1810),初彭龄调任陕西巡抚。

河东道刘大观以初彭龄任意妄为及参劾前山西巡抚金应琦罪情不实为由,对其参劾,朝廷将初彭龄降职为四品京堂,不久又出任顺天府尹。

嘉庆十六年(1811),洪泽湖边高堰厅堤防溃决。初彭龄奉命前去查看水汛,迅速查出历任河防总督指挥部署上的失误,以及河防各厅营防守方面的责任,并提出处置的建议。

此举得到朝廷嘉许,被升为工部侍郎。嘉庆十七年(1812),初彭龄出任江南河道总督,指挥部署疏通河道,治理河湖堤防,并奉命查核两广总督鞯攸参奏广西巡抚成林公务废弛、婪索属员供应一案属实,遂使成林被抄家充军。翌年,初彭龄升任兵部尚书。

嘉庆二十年(1815),初彭龄任江苏巡抚。已被革职的江南河道总督陈凤翔向初彭龄控诉两江总督百龄把批准挖据准、扬河堤而造成严重洪水灾害的责任归罪于他。

经初彭龄偕大学士松筠查核,陈凤翔的控诉属实,上奏朝廷,百龄被革去太子少保衔,并被摘去双眼花翎。百龄上疏辩解:河堤决溃,与3年前初彭龄治河措施不当有关,还参劾初彭龄沉湎酒宴及包庇僚属。初彭龄因此被降为工部主事。

嘉庆二十一年(1816),初彭龄因母去世,丁内艰。服期结束,补选为兵部员外郎。

道光元年(1821),初彭龄再次升任兵部尚书。不久,调任工部尚书,皇帝亲赐其紫金城骑马。

道光三年(1823)万节(皇帝生日),道光皇帝特赐15位老臣聚宴,初彭龄名列其中,殊为荣耀。道光帝命宫廷画师将15老臣欢宴的情景绘图象于万寿山玉澜第回籁名人物传记堂。

道光四年(1824),初彭龄年老乞休,道光帝赏赐其享半俸。

道光五年(1825),初彭龄病逝,享年77岁,朝廷御赐祭葬,墓在北京西山吕村。

初彭龄为官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弹劾贪官污吏无所顾忌,人称“初老虎”。

嘉庆、道光年间,朝廷每有重大参劾案,多委任他去查处,令贪官污吏闻风丧胆。他一生共经手查办了3个总督、7个巡抚,其他中小官员无计。

因屡屡弹劾贪官污吏,故结怨甚多,但总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虽屡退屡进,终化险为夷。

莱阳县志》中的《初尚书彭龄传》赞曰:“山有猛兽,豺狼为之敛迹。彭龄恶恶过峻,动形白简。说者谓乏大臣休容之度。夫古今国事之坏,坏于官邪,上下相卫,不忍一家而一路哭矣!此为君子所为叹息痛恨者也。然彭龄非遇明主,亦且不免于祸哉!” 

彭龄工于书法,其书结体雄强严谨,运笔大胆奔放,厚重遒劲,显示了其厚实的书法功力。但其因忙于政事,无暇创作,所以其传世作

初彭龄巡抚云南时所书匾额品甚少。现威海市博物馆尚藏有其书法精品。

初彭龄与弟初乔龄(也是进士)同为翰林,莱阳有“一驴驮两翰林”之说。

其外祖父为前照旺庄村人,曾得到康熙皇帝御赐“世禄皇恩”门牌一块,并盖有御印。初彭龄的传说故事很多,《一驴驮俩翰林》《沙磨碑》《孙二爷攀官》等故事,脍炙人口,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初乔龄字景房,号云峤,初彭龄胞弟。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五十二年(178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初任编修。嘉庆四年(1799任会试同考官,又任詹事府左、右赞善,以翰林院侍讲、侍读致仕,诰封朝议大夫。初乔龄墓在北京西山胞兄初彭龄墓侧。

(作者:莱阳/赵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