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四宝
董家庄有个佃户叫丁锦,生了一个儿子叫二牛,还有一个女儿,招了个倒插门的女婿,叫曹宁。
他帮助这家人干活,关系处得很好。
二牛生了个儿子叫三宝。
女儿生了一个女孩,因住在娘家,便随着排下来叫四宝。
这两个小孩在同年同月出生,只差几天。
姑嫂一起看护、哺养这两个孩子,在襁褓中就已定下了婚烟。
三宝四宝又非常友爱,渐渐长大之后,两人便形影不离。
小户人家不知避嫌,看见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即常指着说:“这是你丈夫。”
“这是你老婆。”
两个孩子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已经听顺了耳。
到了七八岁,稍稍懂事了,但两个孩子仍然跟着二牛的母亲同睡同起,也不避忌。
康熙六十年到雍正元年间,年年歉收。
丁锦夫妇相继去世,曹宁流落到京城,穷得养活不了自己,便把四宝典卖到陈郎中家。
二牛跟着来到京城,赶上陈郎中需要馆童,也把三宝典卖给了陈家。
二牛告诉三宝不要说他和四宝已定为夫妻。
陈郎中家法严厉,每当打四宝时,三宝就在私下里哭;打三宝时,四宝也是这样。
陈郎中生疑,便把四宝转卖给郑家,赶走了三宝。
三宝又去找介绍他来陈家的老妈子,老妈子又把他介绍到一家去当馆童。
过了一段时间,他打听到四宝的所在,便通过各种关系,也来到了郑家。
几天之后,他才见到了四宝,两人抱头痛哭。
当时两人都十三四岁了。
郑某觉得奇怪,两人便谎称是兄妹。
郑某看他们的名字排行相连,也就不怀疑了。
然而内外宅隔绝,两人只能在出入时彼此眉目传情而已。
后来年成好了,二牛、曹宁一起到京城赎子女,辗转寻访到了郑家。
郑某这才知道这两个孩子本来定为夫妻,便很同情他们,想帮助操办婚礼,于是留他们仍在郑家服役。
郑家的馆师严某,是一个道学家。
他不了解如今世情与古时不同,便提出异议说:“中表结婚是违背礼法的,也是律令所禁止的。犯了这一条,上天也要施以惩罚。主人的想法很好,但我们这些读书人,应当以端正风俗教化为己任,见了违理的事而不阻止,是促成别人做坏事,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以辞职相要挟。
郑某本来就善良懦弱,二牛、曹宁都是乡巴佬,听说违法罪重,都吓得打消了让两人结合的念头。
后来四宝被卖给一个后补官员做妾。没过几个月,四宝便病逝了。
三宝发疯跑出去,也不知哪儿去了。
有人说,四宝虽然被胁迫而去,但她毁容之后不停地哭泣,实际上并没有与后补官同房。
可惜不知详情是怎么回事。
如果真是这样,这两个人在天上人间,会再次相见,肯定不会就此永别。
只是严某做出这种罪孽,不知出于什么心,也不知他究竟要干什么。
不过天理昭昭,他不会有好报的。还有人说,严某不是拘泥于古法,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对四宝存有非分之想,妄图夺为己有。如果是这样,那么地府设立的地狱,正是为这种人预备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里写了好几个爱情悲剧,有一个故事里讲到,年轻夫妻感情很好,生活所迫,把妻子卖给了富人家做妾。走的那天,丈夫哭着追着车跑,后来郁郁而终。妻子听说后,呆坐了很久,然后和别人说,暂时忍耐,是为了将来还有重逢的那天,现在一点指望都没有了,该怎么办啊!就跳楼自尽了!
还有一个丈夫死了,妻子再嫁,丈夫的鬼魂徘徊在妻子左右,百般的不舍,各种动作神情描写的细致入微,让人如目亲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