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童行雨
广东省大旱,旱情严重。
孙总督拜神秋雨,皆无效。
他巡视潮州,发现一千多民众聚集在山坡,就命人上去这些人聚集所为何故。
民众答曰:“看仙童也”。
然后民众叙述道:'潮州孙姓村民之子,年十二,跟村中一群放牛娃在山坡上玩耍。
一个小孩玩笑性质的往小孙身上打一拳。打空了!抬头一看,不到十尺高的半空上悬浮着小孙!
然后另外一个小孩扔石子砸他,他往上又上升了几尺,砸不到。
大家都砸,越砸飞越高,直到谁砸也够不着的高空。
于是小孩们四处奔走传说此事。
乡村大为轰动。方圆十多里外的乡邻皆来看此奇观,
小孩的父母哭着喊他下来,他笑而不语,俯身看着大家。
现在大家还在看,没散呢。
总督道有这等奇事?抬头看果然半空悬浮一个儿童,背上挂着青色斗笠,
放牛鞭子插在腰间。
总督正在为干旱的事情发愁呢,便拜道:“你真是神仙吗,三日内若能招来雨水,挽救庄稼我便为你立祠堂拜祭你。”
儿童笑了,点点头。
一会飘来一片浮云,儿童也随即消失了。
总督也登上马车继续他的行程。
第二天,潮州下起了滂沱雨,随后的几天内广东各地都传来当地下雨的消息。
而且各地的沟渠湖泊与江河都满了!
总督就命人塑小孩的雕像。
他拍了画师道孙家,命小孩的父母描述小孩的样貌。
但是小孩的父母无文化是农民,词汇量有限,
所以画师按照他们的描述画了一次又一次都不能画得像真人。
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小孩从空中袅袅降下来,笑道:
“特来叫你们给我画像。”
画师就对真人画了一遍,画成了,父母要挽留他,他就消失了。
总督就派人在广州城的三元宫塑成小孩的像,下面署名为“羽仙孙真人”。
宫里香火一直旺盛。
此事发生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洪介亭游粤东,亲眼目睹了孙童子的像(原来不只是广州有他的像,粤东也有)。
所以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只是恐怕还未能全部了解所有的细节。
我(袁枚)以后拜访总督孙补山相公之时再一一核实吧。
【原文】粤东亢旱,制军孙公祷雨无验。时值按临潮郡,途次见民众千余聚集前山坡上。遣人询之,云:“看仙童。”先是潮之村民孙姓子,年十二,与村中群竖牧犊,嬉于山坡,一儿戏以拳击孙氏子。方击去,忽孙子两脚已离地数尺。又一儿以石击之,愈击愈高,皆不能着体。于是群儿奔说,哄动乡邻,十数里外者俱来哗睹。其父母泣涕仰唤,童但俯笑不言。
制军闻是,异,与司道群官徒步往观。仰视一童子背挂青笠,牛鞭插于腰际,立空中。制军方以天旱为忧,便祝曰:“尔果仙乎?能三日致雨以救禾稼,当祠祀尔。”童笑而颔之。顷之,浮云一朵,迷失莫睹。制军亦登舆行。 中国古籍全录
俄大雨滂沱,数日风,粤境迭报:得雨遍满沟泽。制军于是命塑其像,遣画师赴其家,使忆而图之。童父母盖愚农也,苦难形容其状,虽易屡幅莫似。方无计间,忽童自空而下,笑曰:“特来为绘吾面目。”遂图而成之。父母将挽留之,倏失所在,遂塑其像于五羊城内三玄宫,题曰“羽仙孙真人”,香火甚盛。
此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事。歙邑洪介亭游粤东,亲见迎孙童子像,因询其颠末,恐有缺疑,他日当谒补山相公证之。
金能退鬼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江苏省常熟县县令为潘亮渊。
一个老百姓二更天回家忽然看见一个红裤黑靴的人手持火把站在大街中。
此人腰部以上的身体都看不见,也就是说看得见的就是腰部以下的身体加双臂。
他就掉头就跑,跑到亲戚家中躲着。
把门关了,发现室内怎么那么亮?
定睛一看,那手持火把的鬼跟踪进来了!
他就敲打铜盆吓鬼,
那鬼化为五个!
第二天水兵巡查船只,发现船舶里面坐满了红裤黑靴的半个人,
就拿出火枪射击,打中了均一化为五。
一会后全部消失。
晚间妖物会忽然闯进百姓家中弄得鸡犬不宁。
一时之间全城不安。
潘县令请了顾先生来,问如何是好?
顾先生回答:
“击鼓看看?”
但是击鼓后妖怪折腾的更加厉害了。
顾认为这个是阴司的兵象,击鼓为进鸣金为退。
然后潘便命全城敲锣三天。
果然太平了。
【原文】乾隆己酉年,常熟县为敬公。民人某于二更时还家,忽见穿红裤黑靴者持火把当街立,自腰以上下见,某避入亲戚家中,物即追之而至,因取铜盆击之,化而为五,大恐,闭门入。
后汛兵巡船,于船上见所坐人皆衣红裤黑靴,知其为妖也。击之以枪,每人皆化五,少顷,河中尽然矣。晚间突入民家,满城不安。敬公差人请顾公讳德懋者来,叩其所以,顾曰:“试以鼓击之。”怪愈甚。及命以锣击之,怪遂退,因曰:“此阴兵象也,兵以鼓进,以金退。”传合县击锣,三日始安。
《续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