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故事二则——李謩逢吹笛翁,王积薪遇下棋媪

李謩

【译文】

李謩是唐朝开元年间教坊里的首席吹笛手,没人能超过他。他有事请假到越州。公家、私人轮流宴请他,以便欣赏他的神妙本领。当时有十位进士寄居在州里。他们都有家产,于是凑足了三千文钱准备在镜湖上荡舟饮酒,邀请李謩在湖上吹笛、想要欣赏他的风彩,更加敬重人类和神灵。因为钱多人少,就相约各带一位客人。其中有一人,到了晚上才想起这事,没有时间去请别人。他的邻居是个孤独的男人。年龄很大了,长久住在乡下,不懂人情事故。有几间茅屋,都他称为“独孤丈”。于是就带着他来了。

到了聚会的地方,只见水色澄碧、一望无边,景物奇特。李謩拂笛演奏,游船逐渐划向湖心。此时四周是轻云和茂盛的草木,微风吹拂着水浪,波澜陡起。李謩捧笛吹奏,笛声刚响,阴暗的天空顿时开朗,水面和草木阴沉可怕,仿佛如有鬼神降临!

船上的宾客都赞叹不已,都认为天上的音乐也比不过他的笛声。独孤老丈一言未发。在场的人都很不高兴。李謩认为他轻视自己,也非常怨愤。好一会儿,才又静思吹奏一曲。曲调更加绝妙,在座的无不赞赏惊骇,独孤老丈还是一言不发。请他来的人深感羞愧,对众人说:“他独居幽闭之处,很少进城。对音乐这门艺术,大概一无所知。”

在座的一起责备独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语,只是微微一笑。

李謩问道:“你一言不发,是不懂?还是一位高人?”

独孤老丈缓缓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音乐呢?”

大家都因李謩的改变而向独孤老丈认错道歉。独孤老人说:“请你吹一首《凉州》吧。”

一曲终了,独孤老丈说:“你吹得很好。然而,笛声中掺有夷人的声调,你在龟兹有朋友吧?”

李謩大吃一惊,起身叩拜说:“老先生乃神奇少有之人,我不知天高地厚。我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

独孤老丈又说:“当吹到《凉州》第十三叠时你误入《水调》,你知道吗?”

李謩说:“我愚钝蒙昧,实在不知。”

独孤老丈取笛欲吹。李謩连忙换了一笛,用袖子拂试后递给独孤老丈。他看了看,说:“这些笛子都不能用。用的人都是粗通吹笛的人。”

于是又换了一只,说:“这只笛子吹到入破时要破裂的,你不会舍不得吧?”

李謩说:“不敢。”

于是他就吹了起来。笛声刚响就响遏云霄,四座震惊,李謩恭敬、惭愧不安地不敢动。吹到第十三叠,独孤老丈向李謩讲解他刚才吹错的地方,李謩敬重佩服地要拜谢。待到入破,笛子立即破裂,不能再吹完全曲了。李謩再次拜谢,众人折服,于是散去。

第二天,李謩和与会的宾客一起前去看望独孤老丈,到那儿只有茅屋尚在,独孤老丈不见了。越州人知道后四处寻找他,然而谁也不知他的去向。

【原文】

  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科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如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

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

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涼州》。”

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

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

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

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

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

李生曰:“不敢。”

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日,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王积薪

【译文】

唐玄宗南逃四川,文武百官也朝着天子所到之地奔去。翰林院围棋高手王积薪也跟随。蜀道险要狭窄。每到住宿时,此地的驿馆、住户,多被高官和有权有势的人占用。王积薪没地方睡觉,只好沿着小溪到远处寻找,寄宿在山中的孤寡老妇人家中。家中只有婆媳二人,都关着门,只给他提供水和火。

天刚黑,婆媳就将门关好歇息了。王积薪栖息在房檐下,夜深无法入睡。忽然听到屋里婆婆对儿媳说:“如此美好的夜晚没什么解闷散心的,与你下盘围棋一比胜负可以吗?”

儿媳说:“好”。

王积薪心中奇怪:“屋里没有点灯,婆媳又各在东、西二屋。”

他将耳朵贴在门上偷听。一会儿,听到儿媳说:“起东五南九放一子。”

婆婆说:“在东五南十二放一子。”

儿媳说:“起西八南十放一子。”

婆婆说:“在西九南十放一子。”

每放一子都经过长久的思量。四更天快过去了,王积薪暗中都记下来了,婆媳俩只下了三十六子。忽然听到婆婆说:“你败局已定。我只赢了九子!”

儿媳也甘拜下风。王积薪在黎明后,整理好衣冠叩门求教。老妇人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摆一盘棋。”

王积薪立即从行囊里拿出棋盘,尽他平生所学的奥妙摆棋。还没摆到十子,老妇人回头对儿媳说:“这人可以教给他几个常用的招数。”

儿媳妇指导王积薪攻守、杀夺、救应、防拒的方法,说的都很简明。王积薪请求进一步讲授,老妇人笑着说:“这些就可让你在人间无敌手了!”

王积薪真诚地道谢而别。走了十多步,再回去,怎么也找不到那房舍了。从此王积薪的棋艺,没人能比。闲时他就摆布所记的婆媳下的那盘棋,尽心竭力地想摆布出胜九子的棋局,始终没有摆出来。这局棋名为“邓艾开蜀势”,至今棋谱还在,世人没人能解开这局棋。

【原文】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之所先。积薪栖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皆阖户,止给水火。才瞑,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寝,忽闻堂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适兴,与子围棋一赌可乎?”

妇曰:“诺。”

积薪私心奇之:“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在东西室。”

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

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

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

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

每置一子皆良久思惟。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

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

积薪即出囊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

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姥笑曰:“止此,亦无敌于人间矣。”

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失向来之室闾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