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绍兴大蛙,金银变鳝鱼

绍兴大蛙

绍兴萧山县有条护城河,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光绪五年大旱,召集民工疏通河道。有个姓周的民夫,挖出了一个石门,能有二尺见方。打开门,后面是一条隧道。猜测是以前的人做的排水沟。用竿子往里捅了捅,忽然听到里面有声音,好像有人在喊。就接着往里挖,到了一丈深的时候,叫声更大了。有几十个青蛙跳出来,大的有盆子那么大。

最后那个,有一尺多长,深黄色,身上长满了黑斑,而肚皮是白色的,瞪着眼睛大叫。有人用竹竿去打它,这只大蛙用前爪格挡,把竹竿都挡折了。人们争着去打这只蛙,它死死抱住一个木桩不动,用后爪抵挡,口里格格的叫,像打鼓。

有年龄大的人急忙制止,说:“这只蛙不同寻常,打死了恐怕不吉利。”众人认为说的对,想把蛙放到河里,但是它抱着木桩不松爪,前爪都嵌入木头里了。大家就连木头一起抬到河里。刚到河边,大蛙一跃而去,不一会,下起了大雨。

【原文】绍兴萧山县有隔河,其河于百余年矣。光绪五年夏大旱,乃访求其故道,集民夫浚之。有周姓者与其役,掘得一石门,长广二尺许,启之则如隧道然。疑故时人家泄水之沟也,以竿探之,忽有声若人者。异而益穷之,至丈余,声愈厉。有青蛙数十跃出,大者如盂,最后一蛙,身长尺,色深黄,腹下纯白,遍身黑斑累累然,怒目大鸣。人或击以竿,蛙以前足格之,竿为之折。于是人争击之,蛙抱一木桩,兀不动,惟以后足相撑拒,口格格如鸣鼓。有老人急止之,曰:“此非常蛙,杀之恐不利。”众韪其言,拟纵之河,而蛙抱木不释,爪之入者三分。众因舁其木而投之,甫及河,蛙一跃而去,须臾大雨,四境沾足。



金银变鳝鱼

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金陵。有个邓某,是江宁将军府的小吏,也从城里逃出来,而他的儿子却被太平军捉住,并且在太平军中当了一个小官,邓某不知道。后来清军围城,太平军中有偷跑出来的,告诉了他。邓某就想法给儿子捎信,让他尽快出城。

邓子得到书信,将历年积攒下的金银,装在四个坛子里,埋在住的旧屋子里。盖上砖,做好记号,辗转出城,父子团聚。

还没到一个月,清军就收复了金陵,邓某父子急忙入城回家,看到屋子照旧,埋金银的标记也还在,非常高兴,到了晚上就赶紧挖出来。看到坛子还在,更加高兴,打开压在坛子口上的砖,却看到坛子是空的,非常惊讶。接着听到坛子里有声音,原来是一条大鳝鱼,二尺多长,一寸多粗,在坛子里不停的游动。


邓某怀疑金子变成了鳝鱼。就把它拿了出来,结果,刚拿出来,鳝鱼就死了。仔细观察,和普通鳝鱼没啥两样。把死鱼吊在屋檐下,盼着能在变成金子,结果第二天就腐烂了。

【原文】咸丰癸丑岁,粤寇陷金陵。有邓某者,江宁将军印房吏也,自城中逃出,而其子陷贼中,受伪职,邓不知也。其后大军围城,贼势穷蹙,有自贼中出者,以告邓,邓乃寄书于其子,速之出。子得书,将历年所得金银,分装四坛,埋旧所居屋中,覆以巨砖,暗立标记,遂亡归其父。未逾月城复,邓恐子所埋金为他人得,急与其子入城。至家,见屋宇如故,埋金处标记犹存,大喜,及夜发之,则坛固在,益喜。启其砖,则空矣,骇甚。俄闻一坛中有声,视之,惟鳝鱼一尾,长二尺许,圆径寸,游行其内。邓疑为金所化,出而死之,血淋沥无异常鱼。县之檐下,冀其复化为金,翌日腐矣。

《右台仙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