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打击到底有多大?一战打的明朝国家风雨飘摇

在大明王朝历史上初期国家是非常的威武的,赶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人之后,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争,明朝基本上选择的是直接几十万大军拍在你脸上,把敌人按在地上摩擦。但是细读历史你会发现,明朝初期和明朝后期虽然面对游牧民族态度都是很强硬,但是在军事态度上确实不太一样,这都源自于发生在1449年的一场土木堡之变。

​明朝皇帝朱祁镇率领大明朝20万精锐部队和蒙古进行大战,因为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导致了明朝一系列的作战失败,最终皇帝被俘虏大臣被杀的惨剧史称“土木堡之变”。

这场战争几乎凝聚了明朝北方所有的精锐部队,被蒙古人消灭之后在北京只有数十万老弱病残,要不是于谦力排众议坚持守住北京,可能在明朝又会发生一场类似于五胡乱华、靖康之变一样的历史悲剧。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土木堡之变到底让大明受到了多大的创伤。

军事人才上的断档

在明朝军事中的人才和军官武将大多都是世袭制度,朱元璋规定你是军人那么你的子子孙孙都应该当兵,这样就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会乱套。而在武将方面大多也是这样的情况,祖上是开国功勋或者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武将,后代基本上也会受到祖上的荫庇进入军队系统。明朝武勋家族称谓和荣耀和高官厚禄是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是真正与大明王同休共戚。

在明朝是没有军校这种地方的存在,军事技能的学习都是家族的传承。这一次的土木堡之变算是让大明朝很大一批的武勋家族彻底覆灭,军事人才断档以至于后来大明对外用兵非常的小心谨慎。

北方精锐部队的覆灭

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他明白明朝的隐患永远在北方,所以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并且成立了最为精锐的三大营,用天子守国门和成立一直精锐部队的方式来杜绝北方游牧民族的隐患。三大营包括五军营2、三千营、神机营人数约为17万人,这支部队最为恐怖的地方在于有一只蠢火器装备而成的神机营。这样一只带有热兵器的部队帮助朱棣在面对蒙古的时候游刃有余。

三大营在土木堡的覆灭让明朝北方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虽然之后明朝重建了三大营,但是不管在人员训练方面和武器质量方面都不复当年之勇。

造成国家内部运行混乱

在这场战争中,皇帝御驾亲征并不意味着只有武将跟随出征,出征人员还包括明朝数量庞大的文官集团。在出征之前明朝上下没有一个人认为此次战役会输,所以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没有一个备用方案来解决问题。在战争中有兵部尚书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战死,还有很多在朝堂上排的上号的官员死去。想想看一个国家的上层机构基本上被人一窝端,仅剩的人又在北京被人围住政令无法有效的下达,这导致了国家极度混乱文官和武官系统的崩溃。

​现在这场战役在我们看来是明朝由胜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明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皇帝亲征的画面,而边镇将领往往都是以守为主不敢主动出击。毕竟主动出击作战成功朝中大臣也会用土木堡的例子说事,说此人做事轻浮不考虑后果不可大用等等,可见土木堡战役对明朝的打击有多严重。

现在这场战役在我们看来是明朝由胜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明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皇帝亲征的画面,而边镇将领往往都是以守为主不敢主动出击。毕竟主动出击作战成功朝中大臣也会用土木堡的例子说事,说此人做事轻浮不考虑后果不可大用等等,可见土木堡战役对明朝的打击有多严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