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中国,清政府末期的统治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其实外人所处的视角更能看到中国的真相,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大哲学家罗素和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分别来到过中国,对中国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曾经先后邀请过罗素与爱因斯坦。
1920年罗素刚刚结束了苏联的访问就受到了北京大学的邀请,而当时罗素研读过许多中国的古文,对中国特别的感兴趣所以也想借此机会来到中国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
10月12日罗素终于抵达了中国,但是当时却没有人欢迎罗素,这让他感到非常的不安和焦躁,事实上大家并不是不欢迎罗素而是记错了时间,当中方知道罗素已经来了之后,立马为他打理好了一切,对待她就像对待外宾一样,这让罗素感到非常的意外。
随后几天罗素的待遇仿佛就像当红的明星一样,一直有不少的学者去向他请教问题,官方或者名流组织的宴会都会邀请罗素,大家都使用着英语和罗素流畅的交流这让罗素倍感意外和感动以至于他之后评价的时候都说“之前我一直都不知道,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教养的人。”
在那场宴会上罗素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在演讲上说他劝中国要保留国粹,也因为这句话他受到了鲁迅的弟弟周树人的炮轰,周作人批判他“罗素来到中国第一场演讲就是劝说中国人保住国粹但是我却不能同意他这样的观点,因为他们不太明白中国的内情。”然而现在再回头看罗素当时的那场演讲,罗素说的十分有道理。
周作人说的也不是不对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注重国粹并不能救国,中国当时是要注重发展,罗素后来总共在中国待了一年的时间,在他回国之后他是这么评价中国的“中国发展的落后在于中国的文化中缺失科学的这一方面,但是在艺术文学和利益风俗等方面中国是完全不落后西方的甚至比他们还要好。”
爱因斯坦访华是在1920年的时候,也是受到了北大教授蔡元培的邀请,双方也谈好了报酬爱因斯坦决定在12月的时候访华,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12月30日的时候,爱因斯坦才从日本来到了上海,他也收到了和罗素一样的热情款待可是爱因斯坦却仅仅停留了2天就乘船前往了新加坡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去北京讲学。
蔡元培在北京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爱因斯坦的到来,就写了一封信件问候,爱因斯坦则在之后的回信中写到“上海有一个教授声称受到了蔡元培的委托提出了违约的要求,所以便直接离开了中国,如今看了蔡元培的亲笔信才知道原来这是误会。“
爱因斯言为什么会毁约其实和他之后在日记中所写到的私密文字也有一些关系,他在私人笔记中写道“中国人吃饭时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那样蹲着。”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在智力上对比欧洲人都有着天然的不足。
虽然当时的中国发展上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这样评价中国未免也有一些太过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