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宗琦
我(袁枚)的外甥韩宗琦,从小聪明机敏,五岁即可阅《离骚》等书籍。
十三岁即中了秀才。
年方十四,杨总督奉旨视察民风,发现他不凡,特选他为超等,保送他到了
敷文书院去深造。
敷文书院的掌教为前任礼部侍郎齐召南。
他一见韩宗琦就惊讶万分:
“此子风神气格均与众不同,恐怕得折寿!”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月初一晨,韩宗琦忽然对其母道:
“孩儿昨夜作一怪梦,梦到天上好几百人俱奔波于烟云雾海之中。
一些人在翻阅书籍,一些人在传送笔墨纸砚,各自神情各不相同。
一会后传来发榜唱名之声,第三十七名的姓名正为孩儿姓名也!
孩儿吃惊不小,随后应了此声。
然后我就醒了。
唱名所呼之姓名孩儿都一一记得,醒来之时还记忆犹新,
只是天亮穿衣起床之时,孩儿就都忘了”。
此后韩宗琦与其家人都认为此梦预兆天榜有名,今年的秋闱乡试必高中无疑!
然后不多久韩宗琦就去参加乡试了。
考到第三场之时,恰好是八月中秋,月明如白昼。
韩宗琦去交卷之时,忽然一个遥远的声音传来:
“韩宗琦,你好归来了!
韩宗琦,你好归来了!
韩宗琦,你好归来了!”
一连三声,一声比一声严厉。
似乎此声音在嫌弃他动作迟缓。
韩宗琦慌忙回答:
“就走!”
然后他就跑去交卷,考场却已空无一人。
他就踉踉跄跄的回了住处。
次日,韩宗琦问同考场的学友,谁在他交卷之时呼唤他?
学友都道无此事,还道要称呼应该称呼大号而非姓名。
乡试发榜了,韩宗琦名落孙山。
此后韩宗琦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忧郁成疾,卧病不起。
韩宗琦病倒了。
而且无药可救。
不久与世长辞。
临终之时他还躺床铺上苦苦吟诵李太白之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对在旁看护的母亲道:
“孩儿觉悟到前世之事也!
儿前世本为玉帝驾前之献花童子,因为一次玉帝做寿,
儿在献花之时偷看了下街的花灯,
恰好被诸仙发觉,诸仙因此参奏孩儿不敬。
当日孩儿被罚降生人间。
如今罚期已满,玉帝催我回天界,母亲不必牵挂。”
韩宗琦享年仅十五岁。
江南民间传说:正月初九为玉帝的生日。
【原文】
余甥韩宗琦,幼聪敏,五岁能读《离骚》诸书,十三岁举秀才。十四岁,杨制军观风拔取超等,送入敷文书院,掌教少宗伯齐召南见而异之,曰:“此子风格非常,虑不永年耳。”
己卯八月初一日清晨,忽谓其母曰:“儿昨梦得甚奇,仰见天上数百人奔波于云雾之中,有翻书簿者,有授纸笔者,状亦不一。既而闻唱名声,至三十七名,即儿名也,惊应一声而醒。所呼名字,一一分明,醒时犹能记忆,及晓披衣起,俱忘之矣”。自以为天榜有名,此科当中。
及至乡试,三场毕,中秋,月明如昼,将欲缴卷,闻有人呼曰:“韩宗琦,好归去也!”如是者三,其声渐厉,若责其迟滞者。甥应曰:“诺。”及缴卷时,四顾无人,踉跄归。次日,问诸同考友,皆曰:“无之。倘我辈即欲同归,必另有称呼,岂敢竟呼兄名?”
揭榜后,名落孙山,甥怅怅不乐。旋感病,遂不起。临终苦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句,张目谓母曰:“儿顿悟前生事矣。儿本玉帝前献花童子。因玉帝寿诞,儿献花时偷眼观下界花灯,诸仙嫌儿不敬,即罚是日降生人间,今限满促归,母无苦也。”卒年十五,盖俗传正月初九为玉帝生日云。
《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