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和刘海蟾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仙,也都被奉为全真道祖师,他们的故事在莱阳民间广泛流传,也都留有仙迹。
吕洞宾,原名绍先,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唐太宗贞观年间生,自幼好读,淹博百家,但三举进土不第。其中年大彻大悟,修道终南山,改名喦,字洞宾,以字行,号纯阳子。他的三教合流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全真派尊为五阳祖师,深受百姓喜爱,并成为八仙之一。莱阳城东洞仙庄村南的风凰山上有吕仙洞,传说昌洞宾曾在此修炼。全真道在胶东兴起以后,因风凰山洞中有宝泉流出,全真道在山下设宝泉观。据传马丹阳率全真道众曾在洞口之上为吕洞宾建石像一座,石像高如真人,民国后期方毁。
刘操,原名刘玄英,字成宗,燕山人,天资不凡,十六岁就中进士。他一度曾担任过大燕国国君刘守光的丞相,当时的大燕国为后梁的国中国,岌岌可危,存世时间很短,因此刘操担任丞相后,不久即抛弃富贵弃家入道。刘操南渡进入中原后,成为北宋的道教祖师,自号海蟾道人,也称海蟾子,是道教北五祖之。后世所讲的刘海戏金蟾,就是他的故事。
在莱阳城西南30公里刘海寺村里,曾有一座刘海寺,是金元时期道教信徒为纪念第四代祖师刘操所建的道观,是一座几近千年的大寺院。在刘海寺前的火山南半坡上有一个山洞,《菜阳县志》中记作自云洞,周围村民叫它神仙洞,实为刘操修仙处。神仙洞内空阔如屋,左右各有一门。从前,洞里面有石桌、石凳之类,传说是海蟾道人修仙的遗物,洞外曾有庙宇和碑碣,1949年以前碑上的文字就已经剥蚀,漫漶难辨。距刘海寺不远的莱西望城观中,有丘处机所书的刘操《人道歌》碑,《人道歌》自叙了刘操出家入道的心路历程,为菜阳人们所熟知。
1949年以前,刘海寺还存在。明代莱阳进士张凫曾有一首《游流海寺》诗,
记载了刘海寺和白云洞的盛景:
共言寻古寺,驱马历岩粼。
移石坐崖曲,别的洗清论。
(作者:赵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