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动馒头在莱阳有着极好的口碑。凡是品尝过莱动馒头的人,都会对它津津乐道,不吝赞美之词。或许有人就要问了,一个出产柴油机的企业,怎么将馒头也做成了品牌呢?
人们知道,莱动是闻名遐迩的国家中小功率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是莱阳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高峰时曾有职工五干多人。民以食为天,对于如此规模的大型国企来说,单单要解决好职工吃饭问题就不是个简单的事。当年为解决好职工就餐问题,莱动在南北生活区分别设置了两个职工食堂,配备了机械化的生产设备与设施。后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改变,就餐职工减少,两大食堂合二为一,带来了炊事人员如何分流的问题。
莱动领导在了解到食堂馒头很受社会民众欢迎的实情后,决定集中一部分炊事人员成立经营实体,扩大馒头生产,直接面对社会销售。这样就有了莱动馒头走向市场,进入百姓餐桌的机会。
莱动馒头所以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当然有其独到的妙招在里边,方形的外表显美观,饱满的个头呈实惠,别致的口味独具特色,更有制作上的秘技无法取代。
莱动炊事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用心操作,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制作方法,其中的两个关键点尤为不可或缺,一个是“老面引”,一个是“蒸汽蒸”。
所谓“老面引”,即是将前一次预留保存下来的老面,和入新和的面粉中作为引子;所谓“蒸汽蒸”,即是将已经作好的馒头放入蒸笼后,用锅炉产生的高温水蒸汽直接蒸制。
企业炊事人员的勤奋努力,造就了莱动馒头独有的品质,让人感觉吃起来特别劲道、有回味,百吃不厌。天道酬勤。莱动馒头进入市场化运营后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不过中间也有过小
波折。莱动馒头最先是四两干面粉做个,每个五角钱,一般的饭量一顿吃一个就够了,饭量大的能吃两个不过吃三个四个的人还真是有。
后来随着面粉逐步涨价,馒头价格调到1元钱一个,结果市场不接受,销量锐减。没法子只好再回到原来价位,既然价位调不上去,就只能是通过改进工艺在重量上作调整了,虽然这样馒头个头比原来小了,但品质口味都没改变,市场人气依然旺盛,莱动馒头又恢复了往日的畅销。
如果对生活留意,你就会记得本世纪初展现在莱阳城的一个独特景象:不计其数的挂着“莱动馒头”白底驻足街市或奔走于巷间,向人们提供着可口的莱动馒头,成为当时城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那时的莱动食堂同样呈现着繁荣场面,每天骑着三轮车或开着电动车到此批发馒头的小商贩络绎不绝,尤其到了临近中午和傍晚时分,批发馒头的小车就会在食堂前排成长龙;一些常住莱动周边的居民大都亲自到食堂批发,甚至有吃过莱动馒头的外地返乡者专程到食堂去认购,这种情形大约延续了有十几年。
之后随着企业炊事人员退休减员,目前此业务已转换为民间租赁经营。
莱动馒头的持续市场热销,也曾引来社会上一些食品生产商的效仿。
但平心而论,这些“小作坊”制作的馒头,无论在口感还是形态上都相去甚远,根本无法与莱动馒头作比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上这些生产实体不具备高温水蒸汽的生产条件。
莱动将本不起眼的馒头作成了广受百姓喜爱的称心美食,并在不经意间发展成为一个盈利的食品产业。正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萌”的古训,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营销范例。而这个范例背后也启示人们:商机无处不在,重要的是如何开拓视野去发现与开发它。
(作者:莱阳/吕京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