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犬不死,彼妇不产
江西玉山县有所水南寺,是一处古刹。里边住着位老僧叫月印,六十多岁了,终日在室内诵经,足不出户,戒行颇高。老和尚养了一条狗,每当老和尚诵经时,狗一定过去听。木鱼一响,狗就摇着尾巴过来听经了,大家对此事都感叹奇怪。
后来这条狗身上忽然生出病癞,皮毛脱落,还有很重的臭气,可是听经却从来不间断。一天,月印和尚对弟子说:“这条狗很讨厌,你们把它牵出去杀了吧。”弟子们听了皆骇然,不明白老和尚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平时师父非常严肃,所以也不敢违背。弟子们把狗牵出去,让它不要再过去听经了,实在不忍心杀了它。
过了三天,徒弟没看住,狗又过去听经,老和尚看见了,吃惊地问:“你们没杀它吗?晚了晚了!”立刻让徒弟到邻村某姓家探问。这家有位产妇临产,三天生不下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也没办法。月印和尚就说:“你们不忍心杀狗,难道忍心让产妇死了不行?此犬不死,那边的产妇就生不下孩子。”于是命令徒弟立刻把狗杀死。再去产妇家探问,果然生下了孩子,还是个男孩。
老和尚说:“这条狗因为听经的善果,得以托生为男人,长大后可以做个小官。我是看不到了,你们可以看到。”
等到这位男孩长大些,就经常来寺里,每次来久久不肯回去。月印摸着他的头说:“你还没失去善根啊,不过你此生有小富贵未享受,不要再来此处了。”后来这个人长大后果然当了小官,家里也是中产之家。晚年经常寄宿寺中。这时月印已经圆寂多年了,这位男子还为老和尚修葺了舍利塔。寺里边房屋破损了,也经常出资修缮,还买来良田供给寺院常住。七十多岁离世。《右台仙馆笔记》
【原文】:
江西玉山县有水南寺,亦古刹也。有老僧曰月印,年六十余,终日坐一室诵经,足不出户,戒行颇高。畜一狗十许年矣,每月印诵经,狗必往听,一闻木鱼声,辄摇尾而至,僧俗咸叹异焉。后其狗忽病癞,皮毛脱落,且有秽气,然每日听经如故。一日,月印忽谓其徒曰:“此狗可厌,汝曹可牵出扑杀之。”其徒咸骇然,罔测其意。以师素严重,不敢违。姑呼狗出,禁勿使听经,实未忍杀之也。越三日,狗又乘间来听诵经,月印见之,惊曰:“汝曹未杀此犬乎?殆矣,殆矣!”命其徒至某村某姓家探问,则有一妇坐蓐,三日未产,其势垂危,乳医束手。月印乃曰:“汝曹不忍杀此犬,乃忍杀彼妇乎?此犬不死,彼妇不产。”乃命其徒立时扑杀之。再侦之,某姓家则已产矣,男也。月印曰:“此犬以听经善果,得托生为某姓男子,小有禄位。吾不及见矣,汝曹识之。”及某氏子稍长,辄来寺中,依依不去。月印摩其顶曰:“汝不昧宿根,此意甚善。但尚有小富贵未享,勿遽来此也。”某氏子后果膺微秩,其家亦有中人之产。晚岁家居,恒寄宿寺中。时月印圆寂久矣,为葺治其塔;寺中屋倾圮,亦出赀修理之,并买田供常住费。年七十余而终。
邢阿金
农家女邢阿金,母亲或许是在大户人家作工的,从小跟母亲往来大户人家,虽然出身草根,也有大家风范,外表我见犹怜,做饭缝补都很精通。到了适婚年龄嫁了个门当户对的种田汉,丈夫性格粗暴,嫌弃她柔弱干不了体力活,经常虐待她,她性格逆来顺受,只有自己一个人偷偷流泪而已。
阿金的母亲得知女儿遭遇非常难过,花钱把她从夫家赎了回来,后来阿金又改嫁一富家美少年,本来以为这次是天作之合,没想到富二代性格放荡,喜新厌旧,两人很快就离婚了。阿金后来又给一士大夫作妾,又不被正室所容,很快被赶回娘家。此时阿金已经二十多岁,而且三婚,在清代估计很难找到好归宿了。
阿金最后一次婚姻,是嫁给黄姓县令做侧室,这个黄县令已经是六十岁的老头了。不过黄县令很喜欢她,对她很好。黄的妻子已经去世很久,黄想把她扶正,阿金极力推辞:我出身太寒微,配不上做你的正妻,你这样不但让我折寿,还坏了你的名声。黄县令由此对她更加刮目相看。
黄县令的儿媳年龄和阿金差不多大,阿金待她非常周到,儿媳跟随公公的意思,也对她如同对真正的婆婆一样孝顺,虽然阿金再三推辞,但儿媳仍然坚持如故。后来黄县令卧病在床,阿金恭谨伺候汤药,一年多后黄县令死了,她也服药追随黄而去。黄的儿子感激她为父亲殉葬,让她和父亲附葬。
【原文】
邢阿金,农家女也。幼随其母往来大家,故有大家风范。修眉纤趾,望之楚楚,烹饪缝纫,并皆精妙。诵唐人小诗,略能上口。年及笄,嫁田舍儿,性粗暴,以其荏弱不任井臼,虐遇之。阿金性柔和,惟背人啜泣而已。其母闻之大戚,以钱赎之归。又嫁一富家子,年少美丰仪。阿金自幸以为得佳婿也,不意其佻达无度,得新弃旧,旋即仳离。乃嫁一官人为妾,又不容于大妇而归。于是阿金年亦二十外矣。有黄大令者年逾周甲,得之为室,甚嬖之。黄妻久卒,谋以为妻,阿金不可,曰:“妾出身微贱,岂足伉俪君子?不独损折年寿,亦且累君盛德。”黄鉴其诚,益爱重之。黄有子妇,与年相若,阿金待之极有恩礼。子妇承翁意,事之如姑,阿金虽谦不敢当,然子妇执礼不衰。无何黄病,阿金侍汤药惟谨,年余黄卒,竟仰药以殉。黄之子感其殉父,附葬如礼焉。此女四易所天,不为贞,卒殉其夫,不得不谓之烈。使其初适即得良奥,必为善妇。乃所如不合,遂历四姓,卒成大节,是谓质美而未学。君子哀其遇可也,取其晚盖可也。若豫让“众人”、“国士”之言,本非正论,固非女子所得藉口矣。《右台仙馆笔记》
《右台仙馆笔记》清,俞樾作。16卷。体例仿效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故内容亦不外鬼神 作祟显灵等“怪怪奇奇之事”,也记载了一些风土人情等等。借此书对清代的生活风貌也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