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农民抗捐税斗争领袖曲士文

曲士文,又名曲诗文,莱阻城西北柏林庄村著名的农民抗捐税斗争的领袖。

曲士文生于一八四九年(清道光二十九年)。他家境清贫,兄弟四人,除四弟闯关东外,其余三人全靠耕种几亩祖田为生,还常外出扛活维持生计。

一九○一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的掠夺,封建主义的盘剥,把中国人民推进了苦难的深渊。清政府把《条约》赔款,利用苛捐杂税的形式,转嫁在农民身上,再加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巧取豪夺,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莱阳抗捐起自“莱阳社仓”“仓谷”为劣绅侵吞一事。

“莱阳社仓”始于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原系各乡农民在丰年之后共同储存,以备凶年之需。一八八三年,仓谷被劣绅于赞扬、张相谟等伙同县令傅锟全部变卖,得款为其私分。 

一九一O年,正值连年灾荒,农民要求以仓谷抵偿捐税。后知仓谷为官绅私分,顿时群情激愤,怒不可遏。

曲士文平素性情耿直,好为乡民打抱不平,深为乡里敬重。他把向官绅讨还积谷视为己任,于四月二十一日、二十七日先后两次召开“联庄会”,联络人员,组织力量,准备与官绅进行斗争。

当时各乡主要领导人有于祝三、宫万、李福海、李寿山、钱金三、鲁风歧、曲桂舟等。

五月十五日,曲士文下“转牌”通知各村于河头店集合。二十一日,数千乡民手持口袋,进城讨谷。曲士文先率代表十多人,进城面见王圻、于赞扬等劣绅,由于劣绅高玉峰告密,诸劣绅避匿不见,城外误传曲士文被押,数百乡民涌至县衙。县官朱槐之被迫答应“要求数端”。

但是,乡民撤离后,朱槐之便勾结登州太守文淇,阴谋杀害曲士文。

曲再次“转牌”各村,于六月十日在城西九里河集合约四、五千人,分头焚毁王圻、王景岳、高玉峰、陈裕德等劣绅住宅。六月二十六日,新县令奎保到任,同时派杨耀琳督兵百余人捉拿曲士文,连夜追捕至阴山(属招远)。

乡民鸣锣报激战,抗捐请愿遂发展为武装冲突。

七月四日,各路起义大军向县城包围。八日山东巡抚孙宝琦派出登州总兵李安堂,协统叶长盛在德帝国主义帮助下前来镇压。

七月十日,曲士文亲冒矢石,率众攻城。但由于防守坚固,连攻数日未克。

七月十三日,叶、李率清军到达城西,并炮击九里河杨耀琳也出城夹击,遂使曲士文领导的抗捐斗争失败。曲士文撤离柏林庄后,密藏在栖霞埠上(现官道乡)姚家庄曲宝玲家。

一九一一年九月,在四川保路运动和各省抗粮、抗税等斗争影响下,曲士文与招远郭福年联合,杀死莱阳知县侯荫培的暗探张广福等六人,在李格庄再次发动起义,侯知县派管带董鸿逵“剿捕”。义军由于寡不敔众而失败。

一四年九月,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机,企图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日本侵略军二万余

人,配合少数英军,突然在龙口及莱州附近登陆,借道莱阳赴即墨、青岛。由于袁世凯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长驱直入,所到之处,奸淫抢掠,无恶不作。

曲士文从东北潜归莱阳,准备组织反袁抗日斗争,但不幸被莱阳县令周大封逮捕,解送烟台镇守使署。两个月后,曲士文被枪杀。他的儿子曲洪彦同时遇难。是年曲士文六十六岁。

曲士文领导的抗捐斗争,是辛亥革命前夕影响较大的农民反清斗争之一,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了推动作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整理:莱阳/唐风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