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奇」被破格任用的明官——曲锐





曲锐(1456~1511),字朝仪,历任明成化、正德大理寺副、四川按察司佥事、四川兵备副使、陕西省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南京礼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等职。

曲锐祖辈居住于莱阳,是元朝万户侯曲济民的七世孙。

曲锐虽出身高贵,但祖上曲济民迁居莱阳城里后,却家境逐渐衰落。自小家境贫寒,兄弟二人少年时便发奋读书,因此而驰名乡里。他弟弟曲鉞年纪很少就成为了廪生,但可惜的是早早离世了。

曲锐24岁那年中了举人,又在1481年(明朝成化十七年)高中了进士,被授予大理寺评事一职,负责案件审理,后又升任大理寺副。之后,他以政绩考核最优而转任四川按察司佥事。

曲锐在每一个执法职位上,都能够处断别人难以处理的案件,并且办案从不拖延而贻害于民。为此,四川的老百姓有民谣曰:“曲不解担”。意思是曲锐审案时,无论作证的还是旁听的都不用放下担子他就把案子结了,说明曲锐断案之神速。

当时,四川有一个世袭的土官,名叫安鳌,是马湖府知府,其人为非作歹,独霸一方,过往商旅不敢经过他的地盘。

曲锐任四川按察使佥事后,扶正祛邪,用多种办法将其诱捕归案,并治以重典,铲除了这一邪恶势力。随后又上疏朝廷,废除这里的土官世袭制度,委派新的官员。当地百姓为之称道。

后来,曲锐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后,又被任命为福建按察司佥事,但未及赴任就被改任为四川松藩兵备道副使。不久他的父亲又去世了,他又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后进京赴吏部应选,有人举荐,曲锐熟悉四川情况,仍宜四川,四川百姓也期盼他,曲锐也愿意去。但不巧此时河南按察司副使位上出现空缺,只得让他补缺。

曲锐到河南后,又以治理四川的方式治理之,成绩显著。不到一年,便擢升为陕西按察使。

在陕西,曲锐严格依法办事,关内因此井然有序。

一年后的1509(明朝正德四年)五月,他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使,负责巡抚宁夏,不久又后又升任南京礼部侍郎,随即又改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都御使为都察院首),仍旧负责巡抚地方。

曲锐后来的一次次升擢,都是突破明朝官吏升迁常规的破格任用,这是十分罕见的。

这时,大太监刘瑾当权,把持朝政。刘瑾因曲锐接连受到擢拔而心生不满, 随即编造了一份圣旨,让曲锐闲居回家了。数月后,陕西就爆发了“安化之乱”(安化王起兵叛乱)。

暴乱发生后相关官员被追责,曲锐也未能幸免,被下了大狱,所幸他的罪责并不大,妻子家人也没有受到牵连。当时人们都说这是得到了神灵的护佑,其实是他提前撤开了官身,才避开了大祸。

不久,刘瑾被诛杀,曲锐也奉旨免罪还乡,并保留了原来的官衔。

辞官归乡后,曲锐以诗酒为乐,生活很是悠闲自在,却不料大祸降临。几个月后,他的儿子曲川和儿媳相继身染重疴不幸去世。曲锐因此遭受沉重的打击,身神俱伤,从此无意于人间事物。数月后,他也含悲辞世,终年55岁。

由于曲锐身后无兄弟、子孙相继,数年后其妻赵氏才请同人为其撰写行述及墓志铭,将其安葬于莱阳城北。明嘉靖右副都御史李铎为他撰写墓志铭。铭曰:

一登科第,争夸少年。久籍仕版,声望赫然。谁谓无子,未胤而逝。既乏叔伯,终鲜兄弟。功业昭彰,家门落寂。见者酸辛,闻者惊愕。莱山苍苍,东海茫茫。公名公恨,山高水长。

(作者:赵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