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奇」姜门佚事



一段时间以来,常有几位契友到我家中谈论到莱阳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兴致浓时,竟到深夜。现就本人述及我们姜氏家族中近人鲜知的一些人和事,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从怀远将军姜淮说开去

姜氏始祖讳义,元末自宁海州(今牟平)徒居莱阳。初,占籍杏坛,后迁城内草市街。四世后,家业渐兴。七世祖姜淮时,家道殷实,以捐助巨饷抗倭有功,拜大嵩卫指挥同知,钦授怀远将军

当时家庭中没有读书成名的人,怀远将军特别强调后人要发愤读书,成名成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果然,后昆不负前人所望,八世祖兄弟五人都是太学生,均在官府供职,家风一新。怀远将军殁后墓葬城南村东侧,有墓志出土。

九世祖良士公,邑増生,终生好学,抄书满柜,以教学为生,明末莱阳一大批举人、进士均出自他的门下,为当时社会名流,殁后,葬莱阳城南莹地,后人由城内迁莱城南,另建新村,繁衍生息,取名姜家庄村。

十世祖姜泻里,邑庠生,累封征仕郎,因子贵,赠礼科给事中,明崇祯十五年,清兵攻莱阳,公亲率民众抗击,碧血丹心,壮烈殉国,城破后,姜氏全家21口均不屈死。朝廷赐“一门忠孝”匾。

泻里公殁后墓葬城东鱼子山下(今龙大集团西山)。墓周围有粗大铁链围栏,旁竖墓碑,为莱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墓被毁,有关泻里公事迹,旧县志有详载。

姜氏十一世祖二姜先生

二姜先生系指埰公、垓公兄弟二人。均中进士,同为崇祯朝臣,兄弟二人勤政为民,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后值明末奸臣误国,朝政日非,内外交困,民怨沸腾,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挽救国家之命运,埰公等大臣刚直不阿,碧血丹心,敢言直陈,痛陈救亡大计。可惜崇祯昏聩多疑,听信奸臣谗言,涂炭忠良。

姜埰公被下狱,惨遭折磨,九死一生,在死神面前的表现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如果明朝不亡,凭埰公的大才大德,大智大勇,真可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惜热血男儿生不逢时,壮志未酬,明亡前夕,崇祯把他充军到宣州(今宣城),出京后不久,国破君亡。

埰公遂与弟垓公一同流寓苏州,布衣终老。京都大学士王士祯认为姜埰是一位“名进士、廉循吏、真谏官”,可谓精英。

埰公有著作《敬亭集》留世,垓公有著作《浏览堂文集》留世。有关他们的事迹,明史、民国《莱阳县志》均有详载。埰公殁后葬安徽宣城之敬亭山下,在苏州虎丘山有庙祭祀。垓公殁后葬于苏州的天池山。

御祭文大匾及其他

过去在姜氏家庙正厅上方悬有一块御祭文大匾,祭文是明崇祯皇帝为表彰泻里公抗清事迹而颁布的。祭文很长,字迹方正,传为明朝书法家黄道周所书。读之令人悲叹不已。村中不少细心人把祭文抄录了下来。

家庙正厅角落里存放过旗、锣、伞、扇,是十四世茼公在蒙阴县为官正黄旗教习兼蒙阴县教论长,卸任后带回来的仪仗,还有埰、垓二公好几箱子的著作文稿,木刻书版,还有朝廷赐赠的“一门忠孝”匾,还有从姜氏始祖到十三世祖,由县官用朱砂笔点过的神主牌位,都在1947年冬解放莱阳城时,因部队驻扎取暖,付之一炬。可惜,可痛!

二姜先生故里道碑

二姜先生故里道碑,立于姜家庄村东大道西侧。碑高约1.8米,宽约0.7米。前面有“二姜先生故里”六个阴刻大字,为嘉庆十二年任莱阳知县的书法家延君寿所书。碑后刻有简短碑文,为前任知县王恩注撰文并书。字迹遒劲秀逸,观之令人肃然起敬。

二姜先生孤忠直节,名震海内。明亡后,兄弟二人流寓江南,清政府屡召不仕,布衣终老。此碑为感慨二姜先生事迹而立,因二姜先生祖父良士公殁后葬城南茔地。后来族人出城来此建村落名

名姜家庄村。故称二姜先生故里。

据世代传说,大碑自竖立之日起,大道上南来北往的行人都驻足碑前瞻仰,对二姜先生的事迹,气节操守津津称道。足见二姜先生声望在当时有多高了。惜在荒唐年代该碑被毁。

书画家姜实节

姜公实节,字学在,号鹤润,又号杏坛御人、莱阳逸士。为公次子,室名“念祖堂”。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居苏州。公自幼聪慧过人,工书画。其时与著名书画家石涛甚为友善,常一起切储、研讨学间。公好吉畏荣,名垂一时。其书法笔势遒劲,酒脱飘逸,山水画笔墨隽秀,峰峦简淡,林木疏旷。其书画均为时人称赏。

传世作品有《墨梅阁》《高山流水图》《草屋纳凉图》《秋山亭子阁》等等,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处,著有《酸心集》(佚失)《焚余诗草》等,传略载入《莱阳县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画征录》等等。

堁公逝后,姜实节兄弟雇请人力将灵柩从苏州拍到一千多里外的堁公遣戊的安徽敬亭山,因堁公声望甚高,路上拜祭者不计其数。

政府官员、地方名流、社会贤达、文人雅士等都有挽联相送。之后实节公都把内容全部抄录了下来,集成一册,珍藏于家。后来实节公把一本挽联集复制本人带回老家,可惜此册珍藏者不示于人,埰公葬于敬亭山下,实节公与安节公为之庐墓三年。

晟公字光宇,号度香,清乾隆丙辰进士,为实节公曾孙,是姜氏十五世孙。历官湖南、湖北巡抚,湖广、直隶总督,钦加太子少保,内耀利,、工两部尚书,赐紫城骑马,谐授光禄大夫,居苏州阳姜十六世孙,莱阳有名书画家,姜闻曾前往苏州拜访,回来时,晟公亲手书写了一付对联,让他带回裱好,挂在老家姜家庄村姜氏家庙内。对联内容是“孝悌力田食先畴旧德,诗书执礼敦古处余风。”字迹秀丽。其内容是要姜氏后人接受、传承祖先努力耕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美德,发愤读书,知书达礼,学习发扬祖先对人忠厚、亲善、和睦的家风。

此联过去一直挂在供奉祖先牌位的大厅内,对姜氏后人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该联屡逃劫难,现仍存于姜氏一知识分子家中。

另外,因姜闻公是有名书画家,晟公特赠送他清代画家吴荣的一幅山水画,现在存于姜氏另一知识分子家中。

被视为珍宝,不轻易示人。晟公为官一生,名震朝野,著作颇多,事迹在《苏州府志》里有详载

姜闻公逸事

姜闻公,字无闻,号郁生,别号古汀,世称古汀先生,邑庠生。为姜氏十六世孙,清嘉庆年间有名书画家。特别是他去苏州拜访晟公时,顺便领略了江南的大好河山,秀丽风光,见识了江南画坛的画貌,开阔了眼界,回到莱阳后画风大变。

其山水画别具风采,画作笔墨清心悦目,恣意潇洒,布局新颖自然,气势雄强,技艺高超,是名重一时的专业画家。曾与当时的莱阳县两任知县王恩注、延君寿交往颇深。据说延君寿每到他家拜访时,在离姜家庄村北二里地的地方下轿步行,足见时人对姜闻的敬重了。

古汀先生的轶闻很多,有一次古汀到邻村亲戚家作客,这家亲戚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土地数百亩,还拥有从金口到烟台、青岛、上海等地的火轮船。

席间,亲戚直言不讳,对古汀先生说,你是个什么财产也没有,只会写写画画的穷秀才,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去拜访你,我真是羡慕。

怎么我这么大的家业,这么多财产,却没有名人与我交往,还称我土财主,我怎么就乡绅不起来呢?古汀先生一听略加寻思道:“你门外卧牛大角(方言念“甲”),室内挂名人字画,你要是学乡绅什么,骨头还需要刷刷。”

言罢,二人哄然大笑。古汀逝后葬姜家庄老茔。有《古汀诗草》《南游日记》存世,他的画胶东地区不少人家中有藏。其传略载多种画家辞典。子姜聿椁亦为名书画家。

姜埰公苏州建艺圃

明朝中晚期,苏州市西北部有一处园林,称“药圃”,万历四十八年被文震孟购得,文震孟是文征明的曾孙,是苏州“四大状元宰相”之一。后来,药圃几度兴衰,数易其主。顺治十七年明朝遗臣,我十一世祖姜埰流寓苏州,购得此园。

他虽在明朝因直谏获罪遣戍,时已沧海桑田,但为了表示自己做人的坚定信念和对明朝的孤忠直节,他购下药圃后加以修葺,改药圃为“颐圃”,后称“艺圃”。

署其屋曰“东莱草堂”,又曰“敬亭山房”。于康熙十一年八月,架屋五楹于池上故址,署曰“念祖堂”。至其儿子十二世祖安节、实节再建疏柳草堂、饪斋、暘谷书堂、爱莲窝、四时读书乐楼、香草居、红鹅馆、六松轩、绣佛阁、赏月廊、乳鱼亭等。

园林面积达十亩,以至于奇花珍卉、幽泉怪石,相与腌霭乎几席之下百岁之藤、千章之木参霄架壑;林栖之鸟、水宿之禽朝吟夕弄;相与错杂乎室外庐旁。

康熙三十五年苏州商人吴斌将艺圃买去,移家于内,尚让姜家人安居了三十余年。时代变迁,世事更替,此后数百年艺圃又发生了好多生动感人的故事。1979年艺圃被苏州市列入古典园林修复规划项目,1995年列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补为世界遗产名录。


(作者:姜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