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诡计多
据李阿亭说,滦州一户人家的粮仓被狐狸占据了,但不作祟,只不过偶尔扔砖头瓦块、偷窃食物而已。
后来请术士镇治,杀死了几只,并留下一符说:“再来就烧死。”
狐狸果然逃走了,但时时变作这家的妇女,和邻居的年轻人鬼混。
甚至变作这家主人的小儿子,和几个无赖混在一起。
以致臭名远扬,而主人却不知道。
有一天他到佛寺,听见禅室里有嬉笑声。
他捅开窗纸看,却是他的女儿和和尚坐在一起。
他气极了,回去拿刀,却看见女儿从内室里出来,这才醒悟是狐狸在复仇。
于是他又去请术士。
术士说:“狐狸已不知逃到哪儿去了。”
狐魅给人找些小麻烦,这种事常见,可以不必管它。
即便镇治,按罪也不该死。
一下杀死好几只,已是过分。
狐狸怀恨就不奇怪了。虽然仗着符口,狐狸不能再捣乱,但它报复方式的巧妙,则大大出乎人的防备之外。可见君子对于小人,如果力量不足以胜过他,则反遭小人的侵害。即使足以胜过他,而他巧诈万变、诡计多端,也是很可怕的。《阅微草堂笔记》
信假为真
大学士嵩辅堂说:海淀有个给富贵人家守坟的人,偶然见到几条狗追一只狐狸,狐狸已被撕咬得满身是血了。
守坟人可怜它,就拿棍棒将狗打散,把它救了下来,提到屋里,等它缓过劲儿来,才又将它送回旷野,放它离去。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有个女子敲门而入,只见她服饰华贵,容貌绝伦。
守坟人十分惊骇,忙问她来自何方。
女子拜了两拜说:“我本是狐女,那日遇上大难,蒙您搭救,得以再生,如今特来侍候您的起居,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守坟人估计她没有恶意,所以收留了她。
狐女每日往来,与守坟人亲狎厮混。
两个月过去了,守坟人日渐消瘦,但是,他仍深爱狐女,没有产生丝毫疑虑。
一天晚上,二人正要睡下,忽听窗外有人喊道:“阿六,你这小贱人!我养伤刚刚痊愈,还没来得及报恩,你竟敢冒名顶替,迷惑郎君,致使他身患重病。倘有不测,咱们狐族定会认为我忘恩负义,到那时,我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虽然坏事是你干的,但郎君曾救过我,如果坐视不管,我又怎能心安呢?今天,我带着姐妹们杀你来了。”
那个狐女听完这话,吃了一惊,爬起来想要逃走,早有几个女子破门而入,连踢带打,当场把她击毙了。
守坟人见此情景,暴跳如雷,后来的狐女反复解释,他始终听不进去,索性拔刀跃起,要为死去的狐女报仇。
后来的这位狐女有口难辩,只得痛哭一场,越墙而去。
从那以后,每当守坟人提起这件事,都憾恨不已。这就是所谓的“忠而见谤,信而见疑”啊!《阅微草堂笔记》
外表拘谨内心不足
董曲江前辈说,有个道学家生性乖僻,好以苛刻的礼法来约束学生。
学生们很讨厌他,但他一向直有行为端庄方正的名声,所以不能说他什么坏话。
学塾后面有个小菜园,一天晚上,道学家在月下散步,看见花丛中隐约有人影。
当时阴雨初晴,土墙稍稍有些坏损。
他怀疑是邻家偷菜的,便逼过去质问,却是一个美人藏在树后。
美人跪着回答:“我是狐女,因你是个正人君子,不敢靠近,所以夜里来折花。不料被先生看见了,请饶恕我。”
她言词柔婉,眼睛顾盼之间风情种种。
道学家被迷住了,用话挑逗她,她便很宛转地投向道学家的怀中。
她还说能隐形,来往无踪迹,即便旁边有人也看不见,不会叫学生们知道。
于是两人缠绵亲热到快天亮时,道学家催她走。
她说:“外面有人声,我能从窗缝里出去,你不必担心。”
不一会儿,朝阳满窗,学生们拿着经书都来了,狐女仍然放下帐子躺在床上。
道学家心神不安,还期望别人看不见。
忽然听外面说某某老妈子来接女儿来了。
狐女披上衣服径直出来,坐在讲座上,理了一下头发,整了整衣襟,致歉说:“我没带梳妆用具,暂回去梳洗,有时间再来探望。”
她向道学家要昨夜陪睡的酬金。
原来她是新来的艺妓,几个学生买通了她演出了这场戏。
道学家极为沮丧。学生们听完课回去吃早餐,他已背着行李逃了。
外表装得过分,心中必然有所不足,这话很有道理。《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