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崖
石井崖原先是个里正,没有干好,于是就穿上书生的衣服,称为书生。
因为到城里买衣服,走到一条溪边。溪南的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位穿红衣服的道士,有两个穿青衣服的童子侍候在左右。道士说:'’我明天中午要吃书生石井崖充饥,你们可以让他除去刀杖等武器,不要让他伤着我。'’两个童子说:'’已经除去了。'’石井崖能看见道士,道士看不见他。石井崖听了这话很是惊恐,走到客栈就住下了,流连几宿也没再敢往前走。
忽然有一个军人来问石井崖:'’难道想带着兵器进城吗?'’石井崖听见过道士的话,就把刀交出来,拔了一个枪头揣在怀里。
军人拿着刀走了,石井崖盘桓了好长时间没走。店主屡屡催促,无奈,他只好用一段竹子藏着枪头走了。走到路口,果然有一只老虎拦在路上,直接就上来搏取石井崖。石井崖就用枪头刺它,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它就死了。两个童子审视一下,见老虎死了,就手舞足蹈,又又说又唱,很是高兴。
【原文】石井崖者,初为里正,不之好也,遂服儒,号书生,因向郭买衣,至一溪,溪南石上有一道士衣朱衣,有二青衣童子侍侧。道士曰 :“我明日日中得书生石井崖充食,可令其除去刀杖,勿有损伤 。”二童子曰 :“去讫 。”石井崖见道士,道士不见石井崖。井崖闻此言惊骇,行至店宿,留连数宿。忽有军人来问井崖 :“莫要携军器去否?”井崖素闻道士言,乃出刀,拔枪头,怀中藏之。军人将刀去,井崖盘桓未行。店主屡逐之,井崖不得已,遂以竹盛却枪头而行。至路口,见一虎当路,径前攫取井崖。井崖遂以枪刺,适中其心,遂毙。二童子审视虎死,乃讴歌喜跃。(出《广异记》)
商山路
旧时商山路上,多次发生猛兽伤害那些来往旅客的事件。恰巧有一个骡群起早赶路,天还不亮,这群骡子当中就有惊惧发毛的。不一会儿便有一只老虎从草丛中跳出来,叼起一人就跑。这人的同伴们,没有敢回头看的。
等到吃早饭的时候,这个被虎叼去的人却赶回来了。大伙以为他已经死于虎口了,没有不惊讶的,争抢着问他是怎么回事。那人慢慢地说:'’我一开始被老虎叼到路边的岩崖之上,前有万仞高山和清溪,溪南有山洞,洞口有几只小老虎望着他们的母亲,高高兴兴地等待着。那只老虎把我放在崖边,一点也没有伤害。它面对着溪边的山洞吼叫,呼唤它的孩子们。我于是就把脚偷偷伸到虎背上,尽力一踹,那虎失脚掉到深剪里,不能再爬上来了。所以我就脱身跑回来了。'’那只老虎大概是想把这个人活着弄回去,考察演练她的孩子们,所以没伤他。真可谓脱身于虎口啊!危险呀,危险!
【原文】旧商山路多有鸷兽,害其行旅,适有骡群早行,天未平晓,群骡或惊骇。俄有一虎自丛薄中跃出,攫一夫而去,其同群者莫敢回顾。迨至食时,闻遭攫者却赶来相及。众人谓其已碎于銛牙,莫不惊异。竞问其由,徐曰 :“某初衔至路左岩崖之上,前有万仞清溪,溪南有洞,洞口有小虎子数枚顾望其母,忻忻然若有所待。其虎置某崖侧,略不损伤,而面其溪洞叫吼,以呼诸子,某因便潜伸脚于虎背,尽力一踏,其虎失脚,堕于深涧,不复可登。是以脱身而至此。其兽盖欲生致此人,按演诸子,是以不伤。 真可谓脱身于虎口。危哉危哉!(出《玉堂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