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子千里收遗骨,少年遇夜叉,鬼魅惩商人(纪晓岚著)


穷子千里收遗骨 


我十一二岁时,听从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

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

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

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

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

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

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粮钱。

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

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

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了。

可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齐某之子的义行未能流传开来。

我曾作《滦阳消夏录》诸书,也忘掉收录了。癸丑年三月三日,我住在海淀直庐,偶然想起了这件事,便记录下来,以补充地方志记载中的遗漏。倘若这些好人的美德虽未昭明,但幽灵却没有泯灭,他们也会默默理解我的心意的。《阅微草堂笔记》


少年遇夜叉 


文水县的李秀升说,他的乡里有个少年在山里走,遇见一个少妇独自骑着驴。

她穿着红裙子、披着蓝披肩,容貌非常的娴雅,老是斜眼瞅他。

这少年性情谨慎敦厚,怕招惹是非,便在她身后离开几十步远,低着头一眼也不看少妇。

走到林中深处,少妇忽然停驴不走了。

等这少年跟上来,对他说:“你居心端正,真是难得,我不想害你。这不是往某某处去的路,你跟在我身后走错了路。在某棵树下绕向某某方向,斜着走三四里,就找到路了。”说完,少妇在驴背上一跃,直上树梢,她的身子渐渐高到一丈多。

不一会儿,风起叶飞,转眼不见了。

再看那头驴,却是一只狐狸。少年吓得差点丢了魂。

莫非这是飞天野叉之类?假如和她亲近亲近,不知要闹出什么乱子来?《阅微草堂笔记》


艳丽鬼魅惩商人


据侍鹭川说,有个商人在淮河做生意,偶然在小胡同里见一个女子,姿色艳丽似天仙。

于是他悄悄向她的近邻打听,邻居说她刚来不到一个月,只和老母带着几个婢女同住,不知是什么人。

商人就贿赂媒婆去打听消息。

女子的母亲说是杭州人,姓金,和一子一女来投奔女婿。

儿子不幸得病死在船上,两个仆人乘机偷了财物跑了。

母女孤苦零丁,租了这座房子暂住,等亲戚来迎,还不知肯不肯来。

说完便抹眼泪,媒婆劝她,既然无处投奔,家中又无男人,将来怎么办呢?

有这么漂亮的女儿,何不在这儿找个女婿,也有个依靠。

老太太说:“这样也好,也不要许多聘礼,但这个女儿娇贵惯了,也不想草草了事。能出一千两银子,我就答应。以后这些东西还是他家的,我不带一根草回来。”

媒婆告诉了商人,商人置办了金银珠宝首饰、锦绣衣服,务求华美,一切器具也样样精致。

迎亲的前一天,他请岳母来看看,岳母很满意。

第二天,敲锣打鼓地迎到门前,门却关得死死的。

等了好久,叫也没人应声。

询问邻居,说没看见她们搬家。

翻墙而入,却不见一人。

各屋都找了,只发现破床上堆着几具骷髅,这才知道这一家不是人类。

商人回到新家,一件东西不少,但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处,转卖只能卖半价。

他懊丧得好几个月没出门,最后仍不知这魅怪究竟要干什么。

有人说魅怪本来没打算迷惑商人,商人自生妄念,反去迷惑魅怪,魅怪才耍弄他。

这话说得在理。

又有人说,商人富有但吝啬,有心计,这犯了鬼神的忌,所以用女色来惩罚他。这话也在理。《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