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鲎
浙江吴兴的卞山上有个白鲎洞。每到春夏之交,乡民们就能看见从这洞里飞出个巨型的白绸带。它在空中盘旋,游荡不定,所经之地的蚕茧儿都变成了个空壳儿,对蚕农形成了个很大的威胁。吴方言称虹为“鲎”;这条巨大的白绸带展现在天空上,的确很像一道虹,又由于它出自白鲎洞,当地的乡民们就称它为白鲎精。近年来,它祸害老百姓的程度曰趋严重。
其实,早在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至公元1572年),太仆寺卿韩绍先生就曾组织人力,用毒箭射杀、驱逐这个白鲎精,还仿效唐朝文公的笔法,写了一篇《驱鲎文》,后来写入《吴兴县志》。可惜,他的行动收效甚少。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有位姓范的乡民,不堪于白鲎精的干扰,集聚百姓联名向城隍爷上书,请求惩治白鲎精。当天夜里,范某就梦见一位老人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的控诉已经被采纳,官司算打贏了!三天之后,城隍爷将派玄衣真人惩办白鲎精。不过,白鲎精曾司一方雨露,也有过一定的功劳;被它侵扰、伤害的蚕农数也不算多。只为它生性贪婪,行为过分,才决定绐它一定的惩罚。三天后,你们带上些硫磺和烟草,在白鲎洞前等候吧!”
三天后,范某组织了几十人的队伍,带着硫磺、烟草、锣鼓、鞭炮等物品,来到白鲎洞前。那天晚上,半月微明,光照不甚明朗。二更鼓之后,忽然刮起一阵风。随后,从山前飘然飞来一只大编蝠,它那舒展的双翅,足有一丈长;瞬息之间,又有几百只小蝙蝠出现在它周围,每个小蝙蝠的身上都有一点光亮。它们前呼后拥,似乎是在为大蝙蝠作护卫、作引导。
范某这时候才有所领悟,对身边的乡民们说:“这个大蝙蝠,大概就是玄衣真人!”范某等人立刻紧贴着洞口,烧起了那些硫磺和烟草。顿时滚滚的浓烟被吸进白鲎洞中。不大功夫,洞里一阵怪响,如风发、如潮涌。嗖地一声,那条巨大的白绸带夺门而出,飞上天空。众蝙蝠立即涌上来,将它团团围住,就像预先布好了阵式。它们在空中搏击了很长时间,似乎不分胜负。范某率领众乡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在地下助阵。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那条白绸带开始分离散落。化作一道青气,向东北方向流失;大小编蝠也相继散去。第二天早晨,乡民们在田野草丛之间发现了成千上万个碎布片,有青色的,也有白色的,拣拾起来,腥秽扑鼻。至此,白鲎精之患绝迹。
【原文】
驱鲎
吴兴卞山有白鲎洞,每春夏间即见,状如匹练,起空中游漾无定。所过之下,蚕茧一空,故养蚕时尤忌之。性独畏锣鼓声。明太常卿韩绍曾命有司挟毒矢逐之,有《驱鲎文》载郡志,近年来作患尤甚。乾隆癸卯四月,有范姓者具控于城隍。是夜,梦有老人来曰:“汝所控已准,某夜当命玄衣真人逐鲎。但鲎鱼司露有功,被害者亦有数,彼以贫故,当示之罚。尔等备硫磺烟草在某山洞口相候可也。”
范至期集数十人往。夜二鼓,月色微明,空中风作,见前山有大蝙蝠丈许飞至洞前,瞬息,诸小群集者不下数十。每一蝙蝠至,必有灯一点,如引导状。范悟曰:“是得非所谓玄衣真人乎!”即引火纵烧烟草。俄而洞中声起,如潮涌风发,有匹练飞出,蝙蝠围环若布陈然,彼此搏击良久,乡民亦群打锣鼓,放爆竹助之。约一时许,匹练飘散如絮,有青气一道向东北而去,蝙蝠亦散。
次早往视:林莽间绵絮千余片,或青或白,触手腥秽,不可近。自是鲎患竟息。
《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