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报恩
清朝人周之庠喜好放生,尤其喜欢麻雀。他平时常在房檐下放些黍谷,喂麻雀。中年时,周之庠患眼疾,双目失明,但饲雀如故。一天他忽然患病断气,只有心口处还有点体温,家人守了四昼夜。
第五天周之庠醒了过来,他告诉家人说,他在梦里刚出门时,自己孤身行于旷野中,天色昏暗,寂静无人。周之庠心里害怕,就快跑了数十里,他看见城外人家稀疏没有烟火。不一会,有个老人撑着拐杖过来,周之庠一看,是自己死去的父亲,他就跪地哀哭。父亲说:“‘谁叫你过来的?”周之庠回答:“迷路了才到这的。”父亲安慰他:“别伤心了。”就领着他入了城。
他俩来到一处官署前,又见到一个老人,穿着道服头戴纶巾,从里面出来,原来竟是周之庠死去的祖父。祖父一见大惊,责备他父亲说:“‘你也太糊涂了,为何领你儿子来这里!”祖父骂走了他父亲,就挽着周之庠的手一起走。
这时有二个相貌丑恶的差役,大叫道:“你既然来了,怎能随随便便就回去呢?”与祖父争夺周之庠。这时忽然有成千上万只麻雀从西面飞来,竞相啄咬这二个差役,差役吓得赶紧逃走了。
这时祖父就护着周之庠往外走,群雀跟在一起,争着用翅膀把他覆盖起来。大约走了数十里,祖父用杖击他的背说:“到家了。”周之庠就醒过来了,双目很快复明了,一直安然无恙。--源自《子不语》
【原文】
周之庠好放生,尤爱雀,居恒置黍谷于檐下饲之。中年丧明,饲雀如故。忽病气绝,惟心头温,家人守之四昼夜。苏云:初出门,独行旷野,日色昏暗,寂不逢人。心惧,疾弛数十里,见城外寥寥无烟火。俄有老人杖策来,视之,乃亡父也,跪而哀泣。父曰:“孰唤汝来?”答曰:“迷路至此。”父曰:“无伤。”导之入城。至一衙署前,又有老人纶巾道服自内出,乃亡祖也。相见大惊,责其父曰:“尔亦胡涂,何导儿至此!”叱父退,手挽之庠行。有二隶卒貌丑恶,大呼曰:“既来此,安得便去?”与其祖相争夺。忽雀亿万自西来,啄二隶,隶骇走。祖父翼之出,群雀随之,争以翅覆之庠。约行数十里,祖以杖击其背曰:“到家矣。”遂如梦觉,双目复明。至今无恙。
歪嘴先生
湖州人潘淑,与李氏定下婚约。
但是没过门潘淑就去世啦!
他死前把岳丈喊来,要求没过门的妻子守节,不能改嫁。
他岳父答应了!
然后潘死后,他岳父李老汉忘记了这个承诺。
把女儿嫁给了其他人。
在出嫁之前,鬼附他女儿身上作祟!
当地的教书先生张先生闻此事后很气愤,就去女子所住的楼上用古礼责怪鬼。
张先生认为,女子虽然出嫁但是没拜家庙的情况下,
尚且归葬在女子本家。
何况此女没出嫁为何要守志?
鬼无言以对。
然后走到张先生面前吹气。
张先生发现一道冷气袭来,冷如冰且臭不可言。
此后女子的疾病痊愈了。
但是张先生成了歪嘴。
李家的人为了答谢张先生就请他到家里长期居住,并且给他提供衣食。
全村的人都称他为:“歪嘴先生”。
【原文】
湖州潘淑聘妻未娶,以瘵疾亡。临终请岳翁李某来,要其未嫁之女守志,翁许之。潘卒后,翁忘前言,女竟改适。将婚之夕,鬼附女身作祟。有教读张先生者闻之,意不能平,竟上女楼,引古礼折之,以为女虽已嫁,而未庙见,尚归葬于女氏之党。况未嫁之女,有何守志之说。鬼不能答,但走至张前张口呵之,一条冷气如冰,臭不可耐。从此,女病愈,而张嘴歪矣。李德之,延请在家。合村呼“歪嘴先生”。
《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