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杭州闵玉苍先生一生为官清正,

他任刑部郎中之时每夜去阴司为阎王办事。

到了二更天,阴间的仪从轿马来接他去,

阴司一共有五殿,

闵玉苍管的是第五殿。

每次升殿之前判官先送上铁丸一枚。

其形似鸟蛋,约重一两。

判官请他先吞铁丸再审事。

判官解释:

“此丸为玉帝所造也。

玉帝担心阎罗王命阳间官审理阴间之事务,怕阳间官有顾虑或者徇私,因此,吞铁丸来镇其心。

此为沿用了几千年之惯例也。”

闵玉苍依惯例吞下了丸子,案子审结后吐出,然后反复洗涤之,交给判官管。

他办的事情早上起来后就忘了,昨夜之事好比一场梦,梦醒了只留下记忆的碎片。

即使有时记忆的碎片比较完整也从不告诉他人。

只是规劝世人毋吃牛肉,多念《大悲咒》,仅此而已。

在阴间审了三个月的案子后,忽然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召集亲友们,

对亲友言道:

“我发现做小小的善事无大用!

昨晚我表弟去世了,魂魄被押到阴司,

判官逐一把其生前劣迹上报,请示把其收入地狱。

审讯后定出他的罪名,然后发文给东岳大帝请求执行。

我内心为他难过,拿出狱牌置于案几之上,对他连使几个眼色。

李某会意,自诉生平从不吃牛肉,而且当官之时严禁私自宰杀牛。

问能否将功赎罪。

我没做声。

判官却反驳了:

‘这就是孟子所云,恩泽被于禽兽而无益百姓!你不吃牛肉为何吃人肉?’

李某辩道:

  ‘我没吃过人肉!’

判官道:

‘民脂民膏就为人肉!你当贪官吃千万人的膏血而不吃牛肉,你仔细想小善能抵大恶否?’

李某语塞。

我知李某速来常念大悲咒,大悲咒为阴司最看重的咒语。

我就写了大悲咒三个字于手心请他看,他居然茫茫然吐不出一字。

我就代他念几句,一念满堂判官役吏皆跪下听经!

念着念着,西方出现了红云,逐渐弥漫在阴司上。

然而铁丸在胸中涌动,四处冲撞,使我感觉肠穿肚烂!

我没法子只好用朱砂笔点了狱牌把李某收入地狱,

那样肚子的铁丸才消停了,

我接着审理了其他案件才回来。”

亲友奇问:

“那牛肉可吃否?”

闵玉苍答:

“介于可吃不可吃之间。”

问他此话怎讲?

答曰:“此与爱惜写过字的纸张之理类似也,圣人为把这款列入严禁之范畴。

只是为了推广重农重文之心,因此把同类事物的本质都制定了相似规则而已。

所以禁吃牛肉本质上是一种仁善之心的体现。

然而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万物应该如对祭祀所用的草狗那样,

此话早被老子说破。

试想,春蚕吐丝,使天子百姓均有衣可遮体,其功劳大于牛也,

性命应该重于牛,但是烹饪它炸它吃却无人为其喊冤?

均严禁猎杀它又是为什么?

因为天地以人为贵,贵人贱畜乃情理中事,所用吃牛肉为达观也。”

【原文】

杭州闵玉苍先生,一生清正,任刑部郎中时,每夜署理阴间阎王之职。至二更时,有仪从轿马相迎。其殿有五,先生所以莅,第五殿也。每升殿,判官先进铁弹一丸,状如雀卵,重两许,教吞入腹中,然后理事,曰:“此上帝所铸,虑阎罗王阳官署事有所瞻徇,故命吞铁丸以镇其心,此数千年老例也。”先生照例吞丸。审案毕,便吐出之。三涤三视,交与判官收管。所办事晨起辄忘;即记得者,亦不肯向人说,但劝人勿食牛肉,多诵《大悲咒》而已。

到任三月,忽一日晨起召诸亲友而告曰:“吾今而知小善之不足为也。昨晚吾表弟李某死,生魂解到,判官将其生平作官恶迹,请寄地狱审定拟罪,再详解东岳。余心恻然,将狱牌安放几上,再三目李。李自诉平生不食牛肉,作官时禁私宰尤严,似可以此功德抵销他罪。余未作声,判官驳云:『此之谓“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也。子不食牛肉,何以独食人肉?』李云:『某并未食人肉。』判官曰:『民脂民膏,即人肉也。汝作贪官,食千万人之膏血,而不食一牛之肉,细想小善可抵得大罪否?』李不能答。余知李素诵《大悲咒》,为阴司所最重,因手书『大悲咒』三字在掌上以示之。李竟茫然,不能诵一字。余为代诵数句,满堂判官胥役一齐跪听,西方赫然似有红云飞至者。然而铁丸已涌起于胸中,左冲右撞,肠痛欲裂矣。余不得已急取狱牌加朱,放李狱中,肠内铁丸始定,方理别案而归。”

诸亲友因问:“到底牛肉可食乎?”先生曰:“在可食不可食之间。”人问故,曰:“此事与敬惜字纸相同,圣所未戒,然不过推重农重文之心、充类至义之尽,故禁食之者,慈也。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语久被老子说破。试想春蚕作丝,衣被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功比牛更大,其性命比牛更多,而何以烹之煮之,抽其腹肠而炙食之,竟无一人为之鸣冤立禁者,何耶?盖天地之性人为贵,贵人贱畜,理所当然,故食牛肉者,达也。”《子不语》


沧海一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头几天多方查阅,理解各不相同。刍狗是祭祀用的草扎的狗,祭祀完了就扔了。道德经写于两千多年前,深奥难懂,只是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理解就有很多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特意的仁慈或不仁慈,它把万物都像刍狗一样看待,任由他兴盛和衰败。这种解释符合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但是这么解释和后面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又有些脱节。

唉!天地爱拿谁当刍狗就拿谁当刍狗去吧,不想那么多了。努力让身心顺应自然和谐愉快,过完自己的余生吧。身心皆顺应自然,并不是遁世修行,如果打了一天工,虽然很累,但想到给家人又做了一点贡献,就会很高兴,这也是身心顺应自然的一种。佛说,人生在世,就像住在着火的房子里那么痛苦,有时候的确是,但还是快乐多。还是更喜欢道家经典,那种手攀北斗,脚踏霓虹的精神世界真是让人向往,又难以达到。看了一点书,还是有收获的,我最讨厌单位开那种没意义的长会,以前真是一种煎熬。现在,我的人虽然被禁锢在会场,我的思维却冲破了屋顶,飞向了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