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生
苏州宋宗元观察(官职)的族弟宋生,从小是孤儿依靠叔叔长大,叔叔对待他很严。七岁时,去教书先生那里读书,却偷偷跑去戏场看戏,被别人告知他叔叔,他害怕不敢回家,逃到木渎乡当乞丐。有姓李的,可怜收留他,让他在钱铺当佣工,他很勤快小心,于是李就把丫环郑氏许配他。这样过了九年,宋生积攒了不少资财。
宋到城内烧香,路上遇到叔叔,实在不能隐瞒,就以实情相告。叔叔知道他有积蓄,劝他回家,另外为他择配妻子。宋生开始不肯,并且告叔叔说:“丫环已生女儿了。”叔叔怒道:“我家是大家族,怎么可以娶丫环为妻?”逼迫他离婚。李家听说后,情愿认丫环为女儿,另外准备嫁妆陪嫁。叔叔不同意,要宋生写离婚书寄给郑氏,而另娶金氏。郑得到离婚书大哭,抱着女儿投河自尽了。
过了三年,金氏也生一女儿。宋叔坐轿子路过王府基,忽然旋风刮起轿帘,家人看视,宋叔已经痰涌气绝,脖子上有抓痕。当天夜里,金氏梦见一女子披发流血控诉说:“我是丫环郑氏。你丈夫不良善,听从恶叔的话,将我抛弃,我坚决不再嫁,投河死了。如今我先报了他叔叔的仇,然后就来找你报仇。这事本来与你无关,你不用害怕。但是你生的女儿我不能饶,以女儿换女儿,也是公道的报仇法。”金氏醒来,告诉宋生。宋生很惊骇,与朋友商量,朋友说:“玄妙观有个施道士,能作符咒驱鬼,找他做法事送到酆都去就可以了。”于是用重金贿赂施。施取宋生女儿的出生年月日写在黄纸上,加盖天师符,押解到酆都,宋家果然平静无事。
三年后,宋生正坐在书窗前,白天就见到郑氏来骂道:“我先找你叔叔算账然后找你,因为恶意不是从你先起的,而且还怀念从前夫妻的情分。现今你反倒先下手,押我到酆都,怎么不良善到这种地步?如今我被押的期限已满,将冤情申诉城隍神。神赞叹我贞烈,允许我报仇,看你再往哪里逃?”宋生从此痴迷,不省人事;家中的器具,无缘无故自己碎掉;门栓棍棒,在空中乱飞。全家非常恐惧,请僧人超度,始终不管用。十天内宋生死了,十天后他女儿死了,金氏安然无恙。
【原文】
宋生
苏州宋观察宗元之族弟某,幼孤依叔,叔待之严。七岁时,赴塾师处读书,偷往戏场看戏,被人告知其叔,惧不敢归,逃于木渎乡作乞丐。有李姓者,怜而收留之,俾在钱铺佣工,颇勤慎,遂以婢郑氏配之。如是者九年,宋生颇积资财。
到城内烧香,遇其叔于途,势不能瞒,遂以实告。叔知其有蓄,劝令还家,别为择配。生初意不肯,且告叔云:“婢已生女矣。”叔怒曰:“我家大族,岂可以婢为妻?”逼令离婚。李家闻之,情愿认婢为女,另备妆奁陪嫁。叔不许,命写离书寄郑,而别为娶于金氏。郑得书大哭,抱其女自沉于河。
越三年,金氏亦生一女。其叔坐轿过王府基,忽旋风刮帘而起,家人视之,痰涌气绝,颈有爪痕。是夜,金氏梦一女子披发沥血诉曰:“我郑氏婢也。汝夫不良,听从恶叔之言,将我离异。我义不再嫁,投河死。今我先报其叔,当即来报汝夫。与汝无干,汝无怖也。但汝所生之女我不能饶,以女易女,亦是公道报法。”妻醒,告宋生。生大骇,谋之友。友曰:“玄妙观有施道士,能作符驱鬼,俾其作法牒之酆都可也。”乃以重币赂施。施取女之生年月日写黄纸上,加天师符,押解酆都,其家果平静。
三年后,生方坐书窗,白日见此婢来骂曰:“我先拿汝叔迟拿汝者,为恶意非从汝起,且犹恋从前夫妻之情故也。今汝反先下手,牒我酆都,何不良至此?今我牒限已满,将冤诉与城隍神。神嘉我贞烈,许我报仇,汝复何逃?”宋生从此痴迷,不省人事。家中器具,无故自碎;门撑棍棒,空中乱飞。举家大惧,延僧超度,终于无益。十日内宋生死;十日外其女死;金氏无恙。
裘文达公为水神
裘文达大人临终时对家人说:“我是燕子矶的水神,现在将回归神位。死后,你们送灵柩到江西,必定经过这个燕子矶,那里有关帝庙,可去求签问卜。如果是上上第三签,我仍为水神。否则,可能有降级处罚,不能回位了。”说完就死了。家人听闻后,半疑半信,某老仆人信的特别坚定,说:“大人是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本来籍贯在江宁,回老家渡江时,曾在燕子矶水神庙求子。夜里梦见穿官服的人来说:‘给你儿子,并且给你一好儿子。’果然过一年生了大人。”裘大人妻子熊夫人送棺材回老家,到燕子矶时,按裘大人的话,到关帝庙问卜,果然有第三签,于是全家大哭,烧纸钱的烟遮蔽了江水,立牌位在庙旁。旁边有尹文端大人的诗碑。
我到苏州,遇风阻挡在这里停留,就拜祭牌位而题诗在墙壁上:“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阿。短鬓皤皤雪,长江渺渺波。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诗大意是在燕子矶停留很感叹,反复看旧石碑心里惆怅,头发白了,时光流逝,江神如果记得我,应给我好风)第二天果然是大大的顺风。
【原文】
裘文达公为水神
裘文达公临卒语家人曰:“我是燕子矶水神,今将复位。死后,汝等送灵柩江西,必过此矶,有关帝庙,可往求签。如系上上第三签者,我仍为水神。否则,或有谴谪,不能复位矣。”言终卒。家人闻之,疑信参半,苍头某信之独坚,曰:“公为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本籍江宁,渡江时,曾求子于燕子矶水神庙。夜梦袍笏者来曰:『与汝儿,并与汝一好儿。』果逾年生公。”公妻熊夫人挈柩归,至燕子矶,如其言,卜于关帝庙,果有第三签,遂举家大哭,烧纸钱蔽江,立木主于庙旁。旁有尹文端公诗碣。予往苏州,阻风于此,乃揖其主而题壁曰:“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阿。短鬓皤皤雪,长江渺渺波。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次日果大顺风。
《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