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和四年春天。监州防御使曾孝安有个孙子叫曾季衡,住防御使宅院的西偏院。房屋华丽,曾季衡一人独住。有个车夫告诉他:“从前王使君的女儿在此暴病身亡,她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白天她的灵魂有时也能看见,你要小心呀。”
曾季衡少年喜好女色,想看看她的灵魂,一直不在乎人和鬼之间的隔阂。经常点上好香,远离凡间,专门在安静的地方散步闲游,经常茫然凝神思索。一天下午四点左右,有个婢女上前作揖道:“王家小娘子派我传达她的深厚情意,想当面拜谢你。”
说完,突然就不见了。一会儿,衣服异香袭人,曾季衡整理衣冠等她。见先前那个婢女领一女子而来,象神仙中的人。曾季衡拱手问好,问她的名字。说:“我姓王,字丽真,父亲现在做重臣,从前跟随父亲管理此城,住在这屋里,不久去世。感谢你对我的深情厚意,你的情意激烈都传到九泉之下,所以使生死没有了隔阂,很想与你相会。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是没有遇到吉日良辰。今天才如愿以尝,你的关心使我感到幸运。”
曾季衡与她亲切相聚,很久才走。她握着曾季衡的手说:“明天此时再会,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就与侍婢走了。从此每到下午四点左右就到。有六十多天,曾季衡没有怀疑过。只和祖父部下的将校说过她的美丽,失言了。将校惊恐万状,想证实此事。说:“等她来时,希望你敲下墙,我和两三个人偷偷地看看。”
曾季衡一直也没敲墙。
这天,女子一见曾季衡,面色悲痛忧伤,声音沙哑哽咽,握着曾季衡的手说:“你为什么违约泄露给别人?从此不能再继续欢乐了。”
曾季衡惭愧悔恨,无言以对。女子说:“这大概不是你的错,是命中注定要结束了。”
就留诗道:“五原分袂真吴越,燕拆莺离芳草竭。年少烟花处处春,北邙空恨清秋月。”
曾季衡不会写诗,羞愧自己无以为报,就勉强写了一篇道:“莎草青青雁欲归,玉腮珠泪洒临歧。云鬟飘去香风尽,悉见莺啼红树枝。”
女子从衣带上解下刺绣结花的袋子,又拿出翠玉的双凤翘一只,赠给曾季衡说:“希望以后能睹物思人,不要因为阴阳成为阻隔。”
曾季衡在书箱中寻找,找到小金缕花如意,报答她。曾季衡说:“此物虽不珍贵奇异,但贵在它叫如意,希望永久在你的手里拿着。”
又说,“这次分别何时再相会?”
女子说:“不知是哪年哪月,没有相见的日子。”
说完,哽咽着就不见了。曾季衡从此夜夜思念,体弱多病。旧友前辈王回,使用他的方法,并用药物治疗,几个月后才治好。向五原的一位缝纫妇人询问,她说:“是王使君的爱女,没病就死在此院中,现在已安葬在北邙山,天阴时魂灵就会在这游荡,很多人都看见过她。”
这就是女子在诗里所说的“北邙空恨清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