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端公说二事
乾隆十五年,尹文端任陕西总督。苏州的顾某,任绥德州知州,身体本来很胖。当年九月,顾到西安求见尹,却显得很瘦弱,尹怀疑他有病,问他身体状况,顾跪下请求说:“我生平读书,从不信鬼神的事,何况敢在大人面前妄言呢?如今早晚将死,为身后考虑不敢不说。本年五月初七日,清晨起来坐在书房,见一人青衣黑帽拿请帖进来说:‘某官请大人会讯,在门外备好马了。’看那请帖,是同僚汤栻。我就上马出城,向北行三十里,到某官署,有穿古衣冠的人出来迎接说:‘请大人来,是为了要编写花名册送交上帝,须要与大人一起办。’
我还没有回答,旁边有一吏员跪下说:‘名册还没写好,须要八月二十四日才可以誉清。’古衣冠人示意黑衣人送我回来,约定到期不要耽误。我又上马,行三十里,回官署,见自己肉身还僵卧在床上,妻子在旁边哭泣。黑衣人推我从自己口中进入,“格格”响好像不可复合,四肢筋骨五脏之间,酸楚难以言说。苏醒后才进饮食,此后把公事私事处理完。
到八月二十四日,凌晨起来就穿好衣冠,告别妻子和同事,悲泣嘱咐说:‘尸体不冷,就暂缓入棺材。’到中午昏沉,类似中风的症状,果然黑衣人来了,引领到前次到过的地方,古衣冠人坐在堂上,排放两几案在前,如世间会审的样子。吏员逐一点名,没有我相识的,到第三名,就是本州的某差役;第八十五名,本州的某柬房吏;其他人,看着虽然眼熟,但不知姓名。叫二人到案前询问,他们也说:‘不知为什么到这里。’古衣冠人笑说:‘大人何必问呢?大人要永远在这里共事,自然一切都知道了。’问:‘什时候来?’回答:‘今年十月初七日,大人趁这段时间快回去处理家事吧。’又拱手告别,苏醒和以前一样,身体难受,更超过以前。没多久,本县流行大瘟疫,一吏员一差役都传染瘟疫死了。如今已到九月,死期不远,所以来告别大人。”尹安慰再三,顾哭泣拜别而去。
第二年正月,尹巡察边境,路过绥德州,幕僚许孝章,素来知道这件事,才留心打听顾的情况,而顾仍然平安无事,来尹的住地拜见,身体充实如故。尹开玩笑说:“鬼的话为什么对吏员有灵而对你不灵呢?”顾叩头谢恩,也不明白是什么原故。
尹任陕西总督时,曾经有华阴县知县的报告说:“因为触犯了妖神说明要死亡的事:卑职的三厅前有古槐树一株,遮挡房屋太阴暗,想要砍伐掉。而县里的吏员们说:‘这树有神,不能砍伐。’我不信,就砍伐了,并挖掉树根。树根挖掉后,见有鲜肉一块,肉下有画一幅,画的是光身女子横躺着。卑职心里厌恶,焚烧掉画,把肉喂狗了。当天夜里,就觉得神魂不安,没有病但很憔悴越来越严重,耳边有恶声很大,看不见而听得见,自知不久人世,请大人另外委派别人来代替我。”尹得到报告,拿给幕僚们传看说:“这样的报告,怎么批示回复?”话没说完,华阴县报告知县病故的文书到了。
【原文】
尹文端公说二事
乾隆十五年,尹文端公总督陕西。苏州顾某者,为绥德州知州,貌素丰。是年九月,顾赴西安求见,则尪羸已甚。尹公疑其病,问之。顾跪而请曰:“某生平读书,从不信鬼神事,况敢妄言于大人前耶!今旦暮将死,不敢不告为身后计。本年五月初七日,清晨起坐书斋,见一人青衣皂帽持帖入曰:『某官请公会讯,备骑在门。』视其帖,同寅汤栻也。某即上马出城。北行三十里,至公廨,有古衣冠者迎揖曰:『所以屈公至者,为欲造姓名册送上帝,须与公会办。』某未答,旁一吏跪启:『册草创未就,须八月二十四日方可誊清。』古衣冠者目皂衣人送某还,约至期勿爽。某复上马,行三十里,入署,见己身僵卧牀上,妻子号泣于旁。皂衣者推某身自其口入,格格然如不可复合,四肢筋骨五脏之间,酸楚莫状。苏醒后始进米饮,自此部署公私。至八月二十四日,晨起即具衣冠,诀别幕友妻子,泣嘱曰:『尸勿寒,且缓殓。』至午昏晕,类中风者。果皂衣人来,引至前处。古衣冠者坐堂上,列两几于前,如世间会审状,吏逐名点唱,无相识者。至第三名,即本州岛之皂隶某也;第八十五名,本州岛之柬房吏某也;其余人,眼中虽甚熟悉,而不知姓名。呼二人到案前问之,亦云:『不知何以到此。』古衣冠者笑曰:『公何问耶?公永当在此共事,自然具晓一切。』问:『来当何时?』曰:『今年十月初七日,公趁此时速归部署家事可也。』复拱手别,苏醒如故,身之狼狈,尤甚于前。未几,此县大疫,一吏一役俱染疫亡。今已九月,死期不远,故来诀别大人。”尹公慰之再三,泣拜去。
明年正月,尹公巡边,过绥德州,内幕许孝章者,素知其事,方留心访顾,而顾仍无恙,来谒于辕,体充实如故。公戏之曰:“鬼言何以灵于吏役而不灵于汝耶?”顾叩头谢恩,亦不解其何故。
公督陕时,按华阴县某禀启曰:“为触犯妖神陈情禀死事:卑职三厅前有古槐一株,遮房甚黑,意欲伐之。而邑中吏役佥曰:『是树有神,伐之不可。』某不信,伐之,并掘其根。根尽,见鲜肉一方;肉下有画一幅,画赤身女子横卧。卑职心恶之,焚其画,以肉饲犬。是夜,觉神魂不宁,无病而憔悴日甚,恶声汹汹,目无见而耳有闻,自知不久人世,乞大人别委署篆者来。”尹公得禀,袖之与幕客传观曰:“此等禀帖,作何批发?”言未毕,华阴县报病故文书至矣。《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