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二则——宋荔裳受恶土地之累,陆夫人

宋荔裳受恶土地之累

宋荔裳在山东担任臬台时,他同族的子弟某某,素来品行不端,和一个叫做于七的总兵吃喝嫖赌混在一起。而这个于七,是前朝明末时,山东一个土匪投降本朝后封官的;虽然官至总兵,依然是无恶不作。

有人就把此事告诉了宋公,宋公大怒,说道:“长此以往,必定会祸害到整个家族啊!等他回来,绑起来,带到祖宗祠堂上当众打死他。”某某听说此事,赶紧逃跑,跑到了德州。路上,睡在一个土地庙里,梦到土地爷给他说:“你别怕!大富大贵就要来啦。现在,于七要谋反了,你赶紧去京城,到某提督那里去告发他。”

又说:“某某地下,埋着百两银子,可以当做你的路费。”这个子弟某某梦醒之后就去挖掘,还真的挖到了银子,大喜过望。又因为他很恼恨自己的叔叔宋某,于是就跑到某提督那里告发,顺道诬陷说他的叔叔宋荔裳和于七通谋造反,于是宋某就被逮捕入狱了。不到十天,于七还真的造反了,这个子弟某某因为告发有功,得到了很大奖赏;而倒霉的宋某,入狱之后没多久也平凡昭雪,放了出来。

【原文】宋荔裳受恶土地之累

宋荔裳为山东臬使,族子某,素不肖,与总兵于七饮博为奸。于七者,前明末年山东土寇降本朝者也,虽为总戎,怙恶不悛。人以族子事告公,公怒曰:“如此必为家门之祸!俟其归,当缚至祠堂杖杀之。”某闻之,逃至德州。,夜宿土地庙中,梦土地神谓曰:“汝毋怖,大富贵至矣!现在于七谋反,汝可速往京师,赴提督处出首。”且曰:“某地中埋有百金,可取为路费。”族子掘地,果得金,大喜,以怨其叔故,遂赴提督处,并诬其叔与于七通谋,以故荔裳被逮入狱。未十日,于七果反,族子以首报之功受赏,荔裳牵累入狱,旋亦昭雪。


陆 夫 人

某方伯(方伯,为清代对布政使的别称)的夫人陆氏,是刑部尚书裘文达公的干女儿。

裘文达公过世之后,这位陆夫人也大病一场。在病态朦胧之中,她见到有人抬着一顶大轿,竟然在屋顶瓦檐上行走。大轿忽而停步。轿前的一位青衣倩女俯身向下施礼,呼唤道:“裘大人特遣奴婢等前来,恭请陆夫人过府!”陆夫人忽而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轻,就飘然来到屋檐之上。青衣倩女就搀扶着她,坐进了大轿里。随之冉冉上升,浮然飘然,犹如穿行在五里云雾之中。落轿之后,已经是来到了一座大殿前。正殿巍峨,雄伟壮丽。青衣倩女将陆夫人引进大殿一侧的一间小屋里。室内的布置,极其清明淡雅,别具一番风趣。

只见裘文达公束发而不戴帽。身着丝袍,端端正正地坐在上首。左右各有两名小童儿,肃立侍候着;面前的书案上,整齐地码满了案卷。陆夫人慌忙上前见礼,口称:“乾爹一向可好?”裘文达公命童儿给她看坐,陆夫人谢坐;裘文达公又询问了一些家中琐事,然后说道:“听说,你最近大病一场,你可知道其中的缘由?这是你上辈子所造下的罪孽呀!恐怕,是不大好挽救了!你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是呀!”陆夫人一听说自己活不成了,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哭泣着磕头,说:“乾爹呀:您不是正在这儿作官儿吗?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救救女儿的命呀!”裘文达公现出了悲凉而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你站起来说话吧。这救得了与救不了,也要全凭你自己了!东厢房里有个女子,她正躺在床上。一会儿,你可以过去,想办法将她扶起来。如果你能够做到,你的病就有治了;如若你扶不起她来,你的病也就无可挽回,我也救不了你。你还是去试试看吧!”陆夫人拭泪,跟随着童儿,来到东厢房。

这东厢房,宽大而宏敞。室内一切设施全无;只是在屋子的正中,铺设一张描金大床。床上大红的绫帐低垂。童儿上前,轻轻地撩开床帐,挂上了帐钩,只见床上铺陈一床碧绿湘绣锦被。这时候,童儿后退,陆夫人战战兢兢走上前去,轻轻掀开锦被,床上仰面而卧的,却是个皮肤白皙娇嫩的裸体女子。她直僵僵地躺在床上,两眼直瞪,凝视着上方。不知是死是活;当然是一句话也不说。

陆氏毕竟是位贵夫人,只凭她那纤弱的手臂,苗条的身躯,怎么可能啁得起一具僵硬的尸体?但是,她还是拚着全身的气力,试了几试。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徒劳无功。累得她气喘嘘嘘,几乎摔倒。多亏了童儿上前搀扶,她才得以回到裘文达公面前。

裘文达公对她的积极努力表示叹服。对陆夫人说:“这是你上辈子的冤孽难销啊!有什么办法!你回去,可以延请张天师设坛作法,为你禳解灾难。不过,近来张天师办事儿有些粗心大意,连他自己的禄数也要尽了。他在苏州人顾德懋家中作法,那个斋文上就出现了不少的错别字。为此,上帝非常地恼火儿,正准备将他召回天廷呢!”

裘文达公的话说到这里,陆夫人忽然惊醒。却是南柯一梦!当时,张天师正好滞留在京师,陆夫人就把裘文达公的话转告给他。他急忙查检为顾德懋家书写的斋文,果然是错字连篇。不过,这篇斋文是张天师属下的法官根据张天师的旨意代拟的。可是,张天师还是感到不妙,心里非常害怕。不久之后,陆夫人病逝;张天师也一命归天了!

(张天师,名存义。是东汉时期“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后裔。顾德懋,江南元和(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是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辛末科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据说,顾德懋在阴、阳两界同时担任官职,经常透露些阴阳两界之间的神秘信息。)

【原文】某方伯夫人陆氏,尚书裘文达公之干女也。文达公薨后,夫人病,梦有大轿在屋瓦上行来,前立青衣者呼曰:“裘大人命来相请。”夫人登轿,冉冉在云中行。至一大庙,正殿巍峨,旁有小屋甚洁,文达公科头,衣茧紬袍,二童侍,几上卷案甚多,谓夫人曰:“知汝病之所由来耶!此前生孽也,”夫人跽而请曰:“干爷有力能为女儿解免否?”文达公曰:“此处西厢房有一妇人,现卧牀上,汝往扶之。能扶起,则病可治,否则,我亦不能救汝。”命小童引夫人往西厢房,果有描金牀施大红绫帐,被褥甚华,中卧赤身女尸,两目瞪视,无一言。夫人扶之,手力尽矣,卒不起。归告文达公,公曰:“汝孽难消,可还家托张天师打醮以解禳之。但天师近日心粗,禄亦将尽,某月日替苏州顾懋德家作斋文,错字甚多,上帝颇怒,奈何!”夫人惊醒,适天师在京,遂以此言告之。天师检顾家斋表,稿中果有误字,法官所写也,心为惊悸。未几,夫人亡,天师亦亡。天师名存义。顾懋德者,辛未进士,官礼部郎中。

《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