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二则——神行,拘魂

转自百花传奇,萝卜研究所

神行

唐宪宗元和末年,江苏盐城有个传送文书的脚力,名叫张修。有天他奉命到长安城运送官牒,行了十几日之后,到达了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在宋州城中张修路遇一人,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于是就相约结伴而行。

那人对张修说道:“我刚刚还在郑州吃早餐呢,吃完便一路疾行来到这儿了”。张修不禁笑道:“哥们儿,你这话是开玩笑呢吧,我可没法相信。郑州到宋州怎么也得四百多里地呢,你早上还在郑州,这会都到这丿儿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呢?难道你会飞吗?”

那人笑道:“你我相见就是缘分,我悄悄地告诉你,我有神行之术,可以让你亲身体验一下,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保证你能日行千里,比你以前走路快不止一百倍。

张修还是半信半疑,但看那人极为诚恳,也不像在说假话,于是心一横,决定试一试效果。

只见那人先是在地上挖了两个深约五六寸、半尺见方的小坑。让张修背对着他站在坑边,分别抬起双脚,凑到坑口处,那人用银针刺了张修的脚心,张修浑然不觉得疼痛,那人又从张修的膝盖处开始揉搓,一直揉搓到脚踝,来来回回地捋上捋下几次,张修的脚心突然喷出黑血,血水很快就把那两个小坑盛满了。

张修一看自己流了一坑的血水,心疼不已,又看那血是黑色的,以为自己体内有什么异物,因而也不敢说些什么。那人却笑道:“你别急别急嘛!先走两步试试!走两步感受一下!,”

张修胆战心惊地不敢拾脚,但又好奇这一阵折騰究竟效果如何,于是抬脚迈出了第一步,只觉顿时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只听耳旁风声呼呼,路两边的树木忽忽倒飞而去,不禁大呼过瘾。那人也紧紧跟随在张修的后面。还没到中午,二人就来到了开封城下。

张修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惊呼道:“你这是什么法术?这一转眼就跑出了二百多里地呀!真的是太神奇了!”那人又笑道:“这只能算是小菜一碟,还能比这更快呢!我们先接着赶路,今天天黑之前我们到陕州歇息,到时候我能让你跑的更快的。”

张修一听晚上之前要赶到陕州,说道:“你确定晚上要赶到陕州歇息吗?那儿离这儿可是有六七百里地呢!这一会儿功夫我实在是经历了太多!我得缓缓才行!”那人说道:“赶路这事儿,早到早放心!你觉得累了的话,我帮你解解乏。但是我得把你的膝盖骨先摘下来装在兜里,你就不会有任何累的感觉了,而且定能日行八百里!你放心,肯定不疼不痒的,你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就跟刚才放黑血一样。"

张修一听要卸了膝盖骨,怕的打起了寒颤,说道:“还是算了吧,刚才放了那么多血,我还没来得及补回来呢,现在又要把我的膝盖骨给摘了,这太吓人了!我还是慢慢赶路吧!”那人不禁叹息道:"唉,看来我们的缘分到此就要尽了,我还有要事,今天晚上必须抵达陕州,那就此别过了!‘"说罢,那人抬脚如飞风驰电掣般呼啸而去,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张谚迈上前去想要看看那人离去的踪影,刚抬起脚,就突然觉得步履沉重、脚痛难耐,走路的速度又恢复如初了。



拘魂

书生李某,家贫如洗,屡屡赶考,但是始终未果,只能怪自己才智平庸,终日碌碌无为。他既不会种地又不懂营生,手无缚鸡之力,家无隔宿之粮。雪上加霜的是,李某的老父亲也病倒了,三亩薄田通通卖光也没治好父亲的病,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了,弥留之间,呢喃道:“你读书不成,种地更不行,我这一死,你可就麻烦了!幸好我以前有个至交好友,我们情同手足,有八拜之交,他如今在京城做尚书,你去投奔他吧,可能还有口饭吃。”说罢,父亲撒手人寰。

李某伤心至极、欲哭无泪,没钱操办葬礼只能草草埋葬了老爹。收拾停当之后急忙赶到长安城,径直来到尚书大人府上,梦想得到大笔馈赠,还奢望能谋求一官半职,期望因此而衣食无忧、扬名立万。但可惜的是,尚书大人听了他的来意,非常冷淡,几两银子就打发了他,还说自己很忙,以后就别再登门了,李某这下没了依靠,彻底失望了。

李某被轰出来以后,无所事事地在街上溜达,想着前途渺茫无家可归,不禁悲从中来,唉声叹气。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醉醺醺地经过,打量了一下李某,笑道:“小兄弟,看你样子就知道愤愤不平啊,发生什么事了,告诉我,我替你出头!”李某冷笑:“你替我出头?你自己都破衣破裤的,还能替我出头?!”老头笑道:“别啊,真人不露相你没听过?要不然这样,我这儿有点酒,还有块狗肉,咱们边喝边聊行吗?”老头掏出狗肉和壶酒,李某也实在是饥渴难耐,二人找了块儿地方,用手将狗肉一分为二,边吃边喝起酒来。

李某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老头,老头急了,骂道:“忘恩负义的东西啊,没事,晚上你去我那儿,我替你做主!”晚上,李某如约来到老头家,老头热情地请他进屋,说道:“告诉你吧小兄弟,我表面上是一名监狱狱卒,其实我是名隐士,我这人有一爱好,专门打抱不平,你这事儿我管定了!”说完,老头拿出一个粗瓷大碗来,倒扣在地上,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将碗揭开,只见一个头发斑白、青衣紫绶的官员出现在碗下面,虽然只有几寸高,活蹦乱跳、栩栩如生。李某低头仔细看,原来就是尚书大人!

老头拿出鞋帮来,打了“小人”脑袋一下,喝道:"我打你个小人头!官儿越做越大,人越做越小!你结拜兄弟的儿子投奔你,你居然拒之门外?看我不打你!"那“小人"连连求饶,说道:"我一定纠正错误,还请饶命啊。明儿我亲自去接贤侄,一定让他满意,让您老也满意!"老头一笑,就把碗扣在小人头上,念动咒语,再揭开,下面已经空无一物了。

第二天大清早,尚书大人果然带领家仆前来迎接李某,殷勤备至、嘘寒问暖、情真意切,还谈起当年跟李老爹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禁泪如雨下。李某也被感动了,觉得自己错怪了尚书大人。而后,尚书不仅馈赠重金.还替李某捐了一个七品小官,买了一处宅院娶了个媳妇,此后,李某青云直上,庸才而得官位,过上了浑浑噩噩、懵懵幢幢却很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