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读了下面的故事有什么感觉?特别是故事二,似曾相识吧。在清代故事中,至少看到过三个情节特别相似的。或者是情节稍微铺陈复杂一些,但主环节相同的。)
红衣妇人
北京西安门内西十库,平时总有兵士在里面值班守卫。某甲和一起值班的十几个人晚上打了酒喝得半醉。二更以后,某甲起来解手,走到库房旁的巷子里,在月光下隐隐约约看见一位穿红衣的女子,蹲在墙边像是在小解。甲喝醉了酒,动了邪念,偷偷走过去一把抱起她。女子转过头来,只见她脸上没有眉目口鼻,只有白花花的模糊一片,像豆腐一样,甲惊吓得倒在地上。同事们一直不见他回来很是奇怪,出来找到他时已昏死过去。抬到店铺里抢救,过了好一阵才缓过气来,自己叙述了以上的遭遇。兰岩氏说:“三杯下腹,就胆大如天,不顾理法。后面居然吓到气绝,不知到酒醒了没有?”
红衣妇人
西十库在西安门内,例有披甲人值宿其中。某甲与同值十余人,沽酒夜饮,皆半酣。二更后,甲起解手,至库旁永巷中,于月光下,隐隐见一红衣妇人,蹲身墙边,如小遗状。甲醉后心动,潜就搂之,妇人回其首,别无眉目口鼻,但见白面模糊,如豆腐然。甲惊仆地上。同人迟其来,往觇之,气已绝矣,舁至铺中救之,逾时始苏,自述所遭如此。
兰岩曰:
三杯入腹,便尔胆大如天,不顾理法。一骇气绝,不知酒醒否?
尸异
有一位老人坐车向崇文门方向去,还没到城门,突然死在了车里。守城的兵士抓住车夫,押送到衙门去。正好天黑了,来不及验尸,就把老人的尸体暂存在店铺里。到了半夜,尸体忽然失踪了。看守的兵士惊惶失措,互相商量如何向上面交代,有人说在某处安放了一具棺材,正停柩待葬,何不乘黑夜把那里的尸体偷出来,以应付上边?大家觉得这点子不错,就偷了那尸体放在车上。第二天,衙门派人来验尸,在头发处发现有枚铁钉,打进头部的部分有三寸多长,于是认定是车夫谋杀,把他判了死刑。几天后,那老人忽然到衙门来自首,说是那天因突感不适,昏倒在车上,醒过来已是深夜二更时分,于是自己走回家去。现在听说因此事而冤枉了车夫,于心不忍,所以前来说明。衙门让车夫出来辨认,一看正是那位老人。于是追查怎么换了具尸体的缘由,守卫的兵士无法隐瞒,只好将实情禀报。接着就逮捕了停柩的人家来审问,原来是一个少妇。起初她死不承认,后来准备动用严刑拷打,她这才吐露真情。原来被钉死的那人就是她的丈夫。她为了和无赖通奸,所以在深夜用钉子杀害了丈夫,自以为案情绝对不会败露。根本想不到会这样露馅,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衙门释放了车夫,把奸夫淫妇所犯的罪定了案。对守卫的兵士,既谴责了他们的过失,又因为他们无意中帮助破了一桩案子而给予了奖赏。
【原文】
尸异
有老人乘车入崇文门者,未及门,暴死于车中。守军执御夫,鸣诸官。会日暮,因验不及,置诸铺中。半夜忽失老人所在。守军失措,相与计议,或言某处有新厝一棺,未葬,盍乘夜窃取其尸,聊以塞责。众可之。遂取尸置车中。翌日官来相尸,于发辫内得一铁钉,入脑三寸余,以为车夫谋杀,竟坐死刑。迟数日,老人忽来自首,细述彼日因一时中恶,昏绝车上,既苏,夜已二更,遂下车步归,今闻冤及车夫,心实不忍,故来告白。官使车夫辨之,不诬。穷究致尸之由,守军不能隐,悉以情告。复拘厝棺者,讯之,则一少妇也,初不认尸,吓以严刑,始吐实。盖钉死者,即其夫也,为与恶少私通,故于夤夜钉杀之,以为断断不致败露,初不意如此发觉,诚为天网不漏矣。乃释车夫,而坐奸夫淫妇之罪焉,守军责而赏之。
兰岩曰: 借此事以雪彼冤,天诚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