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受污不辩,腹内蛇鸣

受污不辩

常州魏廉访的父亲,乐善好施,精通医术。求医的人不论贫富,都尽心治疗,不要酬谢。赤贫无力的病人,反而送钱送药。遇到乡民来城里求医,必定给粥或饼,吃完后,才诊脉。魏翁说:“走远路更容易饿,血脉多有紊乱。我让他们吃东西,等他们休息一下,脉博才安定。我哪里是好行善积德,我是要这样神化我的医术啊。”他找借口掩饰行善,都是如此。

曾经被人请去治病,病人枕旁少了十两银子,他儿子听人挑唆,怀疑魏翁偷拿了又不敢问,有人教他举香去跪在魏家门前。魏翁见了惊讶地说:“这是为什么呢?”答说:“有疑难事想问,怕长者见怪,不敢说。”魏翁说:“慢慢说,不怪你啊。”病人儿子才说实话。魏翁请他进密室,说:“事情确实有,刚才是暂时拿去急用,原本打算明天复诊时,悄悄还回去。今天既然问到,可以马上拿去。请不要对外人说啊。”于是如数给他银子。

当那病人儿子举香来时,人们都说魏翁一向严谨,不应该诬陷长者有这样不干净的行为,但见到病人儿子拿银子回去,就都感叹说:“人真是心不可知啊!”一时间毁谤的言论兴起。魏翁听了坦然不在意。

不久,病人痊愈,清理床帐时,发现银子在褥子底下,才大惊后悔说:“银子还在,怎么能让长者成了不义的人呢?应该马上去当众归还,不能使长者长久受不白之冤。”于是父子一起来到魏翁门前,仍然举香而跪。魏翁见了笑道:“今天又为什么事啊?”父子不好意思地说:“先前银子还在,我们误会长者,罪该万死。今天交还您给的银子,小子无知,任凭捶打!”魏翁笑着扶起他们说:“这算什么?不要在意。”那儿子抽空问:“前些天我谗言得罪长者,为什么长者甘受污名而不说明,使我羞惭无地自容。今天既蒙原谅,敢问为什么呢?”魏笑着说:“你父亲与我是乡亲,我素来知道他勤俭惜财。正在病中,听说丢了十两银子,病情一定加重,甚至一病不起。我是宁可受污名,使你父亲知道失而复得,转忧为喜,病自然就好了。”父子又长跪磕头说:“感恩先生厚德,不顾自己的污名使我活命,愿来世作犬马以报大恩!”魏翁请父子进门,设酒款待,尽欢而散。当天围观的人如墙,都说:“长者的作为,确是众人不可想像的。”于是魏善人的名声就传开了。

后来廉访从进士身份起家,直到任某省长官,魏翁登上八十大寿,多次受封诰,孙子们也多是大官。有见识的人说上天回报善人,的确不虚啊!

坐花主人说:“昔日西汉的不疑,有人误把同屋朋友银子拿走。失主以为是不疑偷了,他也不辩解,拿自己的银子赔偿。后找到银子,失主很惭愧,向他道歉,他也不计较。看魏翁的事,今天的人何必不如古人呢?”

【原文】受污不辩

遗食好安贫者脉 偿银藉慰病人心  气宽量大储阴德 如此良翁哪里寻  

常州魏廉访之封翁,乐善好施,精于歧黄〖(史记)黄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按)黄帝咨于歧伯而作内经,世称医为歧黄,本此。〗。求医者不论贫富,皆尽心治之,不索谢。赤贫无力者,转捐资赠以药。遇乡民来城就医,必先予之粥或饼饵〖饵,音耳。(说文)饵,粉饼也。〗。食已,始诊脉,曰:“远行而益之以饥,血脉多紊乱〖紊,音问,亦乱也。〗。我遗之食,而俟其少休,脉始可定。我岂好行其德哉?我将以神吾术也。”其托辞以行善,皆类此。

  尝为人延往治病,病者枕畔失银十两,其子惑谗言,疑公取之而不敢问。或教之执香跪于公门,公见而讶之,曰:“若何为者?”对曰:“有疑事欲问,恐长者见责,勿敢言。”公曰:“第言之,弗汝责也。”乃以实告。公延入密室,曰:“事诚有之。适暂移以应急需,原拟俟明日复诊时,密归赵璧〖(史记)赵得楚和氏璧,秦请以十五城易之。蔺相如奉璧而往;既献璧,视秦无意偿城,乃绐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按)世谓还物曰归赵璧,本此。〗,今既承询及,可即取去,幸勿为外人道也!”遂如数兑银予之。

  方其子之执香而来也,人咸谓公素谨饬,不宜以秽行重诬长者。及取银归,则皆喟然曰〖喟,五丑切,音魁,去声;又音蒯,叹声。〗:“人心之不可知如是哉!”一时谤议繁兴,公闻而夷然不屑也〖夷然,自若貌。正字通,凡遇事物,轻视不加意,曰不屑。〗。  未几,病者疾愈,拂拭床帐,得其银于褥底,始大惊悔,曰:“失物固在,奈何陷长者于不义?宜速往对众归之,毋使久抱不白冤。”遂父子偕至公门,仍执香而跪。公见而笑曰:“今又何为者?”忸怩而对曰〖忸,女六切,读如玉;怩,音尼,惭色也。〗:“向所失银固在,疑误长者,罪当死。今缴还公所赐银。小子无知,捶扑惟命。”公笑扶之起,曰:“是何妨?勿以介意。”其子从容请曰〖从,音舂。从容,缓貌。〗:“前日谗言得罪长者,何以甘受污名而不辞,致某惭愧无地?今既蒙垂宥,敢问其故?”公笑曰:“尊翁与我同里〖,音汗,门也。〗,素知其勤俭惜财。方在病中,闻失十金,病必加剧〖剧,音及,甚也,增也。〗,或致不起。吾是以宁受污名,使尊翁知失物复得,变戚为喜。病自愈矣!”病者父子复长跪顿首曰:“感君厚德,不惮自污以活我,愿来世为犬马以报大恩。”公因延其父子入,置酒款之,尽欢而散。是日观者如堵墙〖堵,音赌。(礼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注)如堵墙,言围绕而观者众也。〗,皆曰:“长者之所为,固众人不可测也!”于是魏善人之名大噪〖噪,音燥。大噪,犹大震也。〗。

  其后廉访自进士起家,至陈臬某省。公年登大耋〖耋,音跌。(易经)则大耋之嗟。(说文)年八十曰耋。〗,屡膺封诰〖膺,音应,受也。〗。诸孙亦多通籍〖通籍,谓贵显也。〗。识者谓天之施报善人,固不爽也!  坐花主人曰:“昔西汉不疑〖,音吮。〗,有人误持同舍郎金去,疑为不疑所盗。不疑不辨,偿以己金。后得金,亡金郎大惭,谢不疑,不疑亦弗较。观魏封翁事,古今人何必不相及哉?”



腹内蛇鸣

湖州的穷人家多有淹死女婴的习气。我母亲曾说亲戚家有一侍女,出嫁后生了女儿,就淹死。十年中生了七个女孩,没有一个留下来。后来又有孕,临产时生不下来,只听到腹内蛇叫,听到叫了一夜,产妇哭号而死。《诗经》中不是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么?那么肚子里的蛇叫,难道不是被淹死的女婴怨毒变化的吗?

【原文】

腹内蛇鸣

  虺蛇乘作腹中鸣 溺女从来罪不轻

  我愿宰官绅士辈 育婴保赤广经营

  湖州贫家多溺女之习。余母尝言亲眷家有一侍女,嫁后生女,辄溺死之。十年中育七女,无一留者。后复有孕,临盆不育,但闻腹内蛇叫,闻一昼夜,号呼而死。诗不云乎:“维虺维蛇〖虺,音悔。(诗经朱注)虺,蛇属,小颈大头。〗,女子之祥。”然则腹中蛇鸣,岂非被溺之女怨毒所化乎?

清代《坐花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