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人心
扬州兴教寺(现琼花观)住着一位游医,自称是“魔镜老人”。他腰间挂着一面古镜,看上去是个有千年历史的老古董。人们问他这面古镜是干嘛用的,他回答说:“人的心有七窍,脑子笨的人,必定是因为心窍堵塞的缘故。我用这古镜一照,就能知道是哪一窍被堵了,然后再对症下药,就能打通堵塞的心窍,让他变得聪明一些。”古镜的妙用传开以后,那些脑子不太聪明的人,都争着来找这位游医看病,效果都非常显著。
有一个富商,他有个儿子,已经16岁了,却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富商很着急。听说了游医的神奇医术后,连忙把他请到家里来,向他行礼,请他为自己的儿子治病。
游医取出镜子对准富商傻儿子的心仔细一照,摇着头站起来对富商说:“令郎的病太重了,我没法治。”说完就要走。富商急忙恳求地询问原因,游医说:“一个人的病如果是后天患上的,我可以治好,但如果是先天的,我可治不好。公子的心,外面被酒肉之气裹着,里面又塞满了金银之气。酒肉之气是后天裹上去的,这个我可以给他治,但金银之气是先天的,我无能为力。”富商一再请求游医帮帮忙,游医实在没办法,只好说:“我试试吧。”
于是游医让富商把儿子单独关在一个房间里,饿的时候,只给他吃豆腐渣;渴的时候,只给他喝苦水。这样过了半年,游医让富商把儿子放出来,他再用镜子一照,说:“心外面的酒肉之气已经都除掉了,但内心的金银之气是他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这属实是没办法了。”富商问:“为什么说金银之气是先天就有的?”游医答:“尊夫人怀着令郎的时候,卧室里堆满了金银财宝,令郎被这种金银之气长期感染,以至于七窍都被迷塞住了。从外面看,心脏里似乎有光,但实际都是铜臭味儿。如果想治好令郎的病,应该赶快去文昌殿异字库中,取百斤纸灰,用几十斤墨汁搅拌均匀,做成山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早晚煎一锅‘童氏小机灵鬼儿聪明智慧汤’,让令郎就着汤把丸子吃下去,丸子吃完的时候,令郎的病可能就好了。”
富商完全按照游医说的去做。不到三个月,游医再次拿出镜子照富商儿子的心,只见六个窍都玲珑剔透,只有一个窍还像以前一样塞着。
富商希望儿子七窍都打开,于是请求游医继续为儿子治病,游医笑着说:“堵塞的这一窍叫‘文字窍’,因为你太有钱了,所以注定不能生出读书的种子,如果我强行将‘文字窍’打开,恐怕你会受到天谴。所以最好留着这一窍,顺从天意比较好,不然凡夫过于违背天意的话,反而会祸患加身,那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富商听了以后,便也不敢再继续请求,只好眼看着游医离开了。自此之后,富商的儿子跟别人打交道,明显比以前灵光得多了,但只有读书这方面,始终不能进步,连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读不通顺。后来,富商花钱为儿子买了个官,也做到了三品。
沈起凤如是说:“《地镜图》中说:‘钱铜之气,望之知青云。’富商儿子出生在钱洞窿里,却不能在考场中平步青云,是为啥呢?大概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阳光灿烂的白天,所以青云之气不旺的缘故,这其实跟‘文字窍’堵塞并没有太大关系。”
原文:
扬州兴教寺,寓一摇虎撑者,自名磨镜叟。腰间悬一古镜,似千百年物。诘其所用,曰:“凡人心有七窍,少智慧者,必填塞其孔。吾以古镜照之,知其受病之处,投以妙药,通其窍而益其智。”于是,愚钝者争投之,颇着奇效。富商某生一子,年十六,不能辨菽麦。延叟于家,长跽请治。叟取镜细照,摇首而起曰:“受病太深,仆不能为也。”某询其故。叟曰:“仆能治后天,不能治先天。令郎之心,外裹酒肉气,此病在后天,犹可除也,内裹金银气,此病在先天,不可瘳也。”某固求方略。叟曰:“姑妄治之。”令其子闭置一室,饥则食以腐渣,渴则饮以苦水。如是者半载,翁取镜再照曰:“酒肉气尽除矣!但金银气从先天闭塞,奈何?”某曰:“何谓先天?”叟曰:“尊夫人受胎时,金银堆积内房,令郎适感其气,以至迷塞七窍。外似金光,而内实铜臭。欲求克治之法,急向文昌殿惜字库,取纸灰两斛,拌墨汁数斗,丸作桐子大,朝夕煎益智汤送下,尽此或可有济。”某悉遵其法。不三月,翁取镜又照,见六窍玲珑,惟一窍钝塞如故。某再求医治。叟笑曰:“此名文字窍。君富翁,不宜有读书种子,开之,恐遭造物之忌。且留此一窍,以还君家故物。否则剗削太甚,于君亦何利焉?”某不敢再请,叟亦辞去。后其子周旋应对,聪慧胜于曩日,惟读书不能成诵。某为纳资捐职,以布政司理问终。
铎曰:“《地境图》云:‘钱铜之气,望之知青云。‘此子出身铜窟,而不能翔步青云之上者,何欤?良以生当光天化日时,其气有不旺耳!文窍闭塞,或非其咎。”
出自《谐铎》,为清代沈起凤所著,“谐”顾名思义,是以讽刺暗喻为宗旨的志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