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鬼头王,视鬼任生

鬼头王

金陵指挥王敏,夫人不育,后继无子,成了心病。

后来,他作为运粮把总押粮去京城时路过济宁,就在那里买了个妾,那是非常非常的漂亮。

不仅是漂亮,关键还能生养。

没多久,美妾就给他生了个儿子,完成了他的心愿。

再没多久,完成了心愿的他以及他的正室妇人就相继离世了。

剩下这个妾,接手管理家庭,抚育儿子。

居然极有能力,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儿子长大后,袭了父亲的官,也做了把总。

后来,儿子要督办运粮进京,重复当初他老子的路线,要路过济宁。儿子就恳请母亲告知其娘家住址,他应该去拜访拜访外祖家人,不是吗?

母亲没能给出答案。

她说自己出嫁时年龄太小,这么多年都没回去,已基本忘了早年的事情了。

儿子只好不提这事儿了。

她嫁到王家三十年,其它一切都好,唯有一个怪癖让人难以理解:早起沐浴梳妆都必定要在床榻上帷幙中完成,一切洗漱妆扮用的器具都由两个近身侍婢递进去,完成后她再给递出来。

整个过程都没人能看见。

等她走出来时,一定是打扮得整齐亮丽的。

年龄越大,这个规矩要求得越严。家里没人敢违禁。

老太太大概是要始终展现自己最好的形象。

大家都认为,即便再老,也是个美丽的老太太。

她的儿媳,按例每天早晨要拜见公婆,也只能恭敬地侍立于室外等候,等她自己出来时,才敢上前问安。

就连随身的两个侍婢,多年来也没亲眼见过她梳洗妆扮的过程。

有一天,她早晨起来得颇晚了些。

两个婢女站立在床榻前,忽然来了一阵风,吹开了床上的帐幙。婢女无比惊异地看见一个无头人端坐床榻上,正把一个骷髅放在膝头进行梳妆打扮,明显还没完工。

里面的老太太也看见了外面的人,赶紧把头举起来要安在脖颈上,仓皇之间,没能接上,头和身子都扑倒下来,就跟散了架一样。

婢女们吓得呼叫站立于室外的儿媳妇快进来看,快进来看啊。

大伙儿进来,撩开帐幙,床榻上只有一具包裹着衣服的枯骨了。

这事儿后来传出去,儿子王某就因此被人称为“鬼头王”。

(出自《高坡异纂》、《小豆棚》)

【原文】金陵指挥王敏,无子,以运粮把总,过济宁。买一妾,极美,未几生一子。夫与正室相继死,妾治家抚子。既而子袭官,复为把总。部运北上,恳请其外家所在。但言嫁时年幼,已忘之矣。归王氏三十年,早起梳沐,必于榻上帷幙中,至老愈严肃。子妇晨省,立于户外,伺其自出,然后敢前。近侍有二婢,亦未尝见其梳沐也。

一日晨兴,甫晏,二婢立榻前。忽风动帐开,乃见一无头人持髑髅置膝上,妆饰未完。见二婢,仓皇举头加颈不及,身首俱仆。婢惊呼子妇入视,则一枯骨也。人因呼其子为鬼头王。



视鬼任生

吴郡的任生,住在洞庭山,据说能见到鬼。

这人的外貌表现力就跟常人不同,多少年了,还一张娃娃脸,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就更显得神奇了。

当然,搁现在,几十岁了还一张娃娃脸,绝对不是因为神通。这一半是出于基因,一半是出于适当的保养。

宝历年中,有前昆山尉杨氏子,侨居吴郡。有一天,杨生约了当地几个朋友,坐船去游览虎丘寺。当时任生也在船上,又谈到了鬼神之事。

杨生听过他的传闻,有点不相信,就说:“人鬼殊途,恐怕不那么容易看到吧。”

任生笑了:“鬼其实很多的,一般人看不到罢了,就我能看见。”

他的语气确实有些自负,就是走江湖卖打药的那种口气。

能力有没有,试试就知道。

这时他们见到一青衣妇人,抱着一婴儿,在岸上行走。

任生就指着那妇人说:“看,那就是鬼。她抱着的是婴儿的生魂。”

杨生不以为然,问:“但是但是,你凭什么就把她辨认为鬼呢?”

任生:“你就看我跟她说几句。”随后他就厉声对岸上呼叫:“你,就是一个鬼,是的,就你,为何偷人家的孩子?准备要赶到哪里去?”

那妇人听到了,好像受了惊吓,迅速掉头往回走,还没走出十步,一下就消失不见了。

这一招,把大家都镇住了。杨生不得不叹服。

当晚回去的时候,离城几里远的岸边一户人家,正在陈斋设供,有个女巫就在旁边跳大神。杨生与任生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女巫告诉他们:今天乡里人家有婴儿暴卒,现在又醒过来了,所以在设宴谢神。

任生就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你看。你看。

杨生觉得很奇异,就要求他们能不能把婴儿抱出来看看。

婴儿抱出来后,竟然并且果然,跟那个鬼妇所抱的婴儿一个样。

(出自《宣室志》)

【原文】吴郡任生者,善视者,庐於洞庭山。貌常若童儿,吴楚之俗,莫能究其甲子。宝历中,有前昆山尉杨氏子,侨居吴郡。常一日,里中三数辈,相与泛舟,俱游虎丘寺。时任生在舟中,且语及鬼神事。杨生曰:人鬼殊迹,故鬼卒不可见矣。任生笑曰:鬼甚多,人不能识耳,我独识之。然顾一妇人,衣青衣,拥竖儿,步於岸。生指语曰:此鬼也。其拥者乃婴儿之(之原作也,据明抄本改)生魂耳。杨曰:然则何以辨其鬼耶?生曰:君第观我与语。即厉声呼曰:尔鬼也,窃生人之子乎?其妇人闻而惊慑,遂疾回去,步未十数,遽亡见矣。杨生且叹且异。及晚还,岸傍一家,陈宴席,有女巫,鼓舞於其左,乃醮神也。杨生与任生俱问之,巫曰:今日里中人有婴儿暴卒,今则寤矣,故设宴以谢。遂命出婴儿以视,则真妇人所拥者。诸客惊叹之,谢任生曰:先生真道术者,吾不得而知也。(出《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