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与菩提本无树
一天,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把弟子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你们各人都作一首偈子送来给我看,如果有人真有悟性,我就把衣钵传授给他,作为禅宗第六祖。”
上座神秀先作了一首偈子,五言四句,写在廊壁上,这首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看了,摇了摇头说:“这偈只到了门槛上,还没有进入门内。”
当时厨房里有个火头僧,名叫慧能,正在舂米,听到窗外的弟子们在诵读神秀的偈子,琢磨了一下,总觉得这首偈子没见到本性。他来到廊间,也想作一首偈,可是不识字,就请人代写。
不料那人讥笑他说:“你这个粗人还想作偈子,真是稀奇!”
慧能反驳道:“要学无上菩提,不可轻视初学,下等人也可以有上等的智慧,上等人也不一定有悟达大意的智慧。如果轻视别人,这就犯了无量无边的罪。”
那人听了,感到慧能出语不凡,就同意代他执笔。
慧能的偈子也是五言四句,这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家看了,无不惊讶,异口同声地说:“奇哉!奇哉!真是不可以貌取人啊!”
弘忍大师得知后,也赶来看偈,连连点头:“慧能这偈才是见地透彻,悟达大意!”
为了避免引起妒忌,弘忍大师私下秘密传授衣钵给慧能,并嘱他迅速离开。慧能遵命,到了岭南,大力弘扬“顿悟见性”的南宗,是为禅宗六祖。
禅理禅悟:
在佛家眼中,心中无物,四大皆空。我们虽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也应当时时擦拭心中杂念,以使其不被尘世所染。
幡动与风动
禅宗六祖慧能得了五祖弘忍衣钵,隐居在广东曹溪,待缘而化。十余年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涅脖经》。当时有风吹幡动,两个僧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慧能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二僧大惊,禀报了印宗法师。印宗一听,知道来者并非凡人,就请他登上法坐说法。六祖慧能登座说法,一座大惊。
这天晚上,印宗把六祖慧能请到自己的房间里,说:“我听说五祖弘忍大师的禅法南传了,莫非你就是他的传人。”六祖慧能说:“正是。”于是取出袈裟,金光灿灿。印宗拜倒在地,当即为六祖慧能削发,拜六祖慧能为师。第二天亲自搀扶着六祖慧能登上法座,宣布这一特大喜讯。
从这以后,禅宗六祖慧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