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里曾经有一篇文言文讲的就是范进中举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是书中很有特色的一个人物。这篇文章通过夸张的描写,表达了范进在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况。可是在故事的描写中,当时的人们对于范进的这种情况好像是习以为常一般,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下范进的这个故事,范进在中举之前年龄都已经50多岁了却还是一个贫苦的文人,虽然居住在广东但是12月的天气他还是只穿着一件单衣,冷的已经不行了。范进作为一个文人这么多年一直在为了科举考试而努力,但是因为屡次不中,家庭贫困,他受到了村里人的鄙视和咒骂。在那时他的社会地位是特别低的。
可是在他50岁中了秀才又中了举人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他的邻居飞跑到他家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以前嘲笑他的那些人都转变了态度,讨好他,有的人给她送鸡送鸭,有的人要把自己家的地契给他甚至还有的人为他做牛做马,范进的地位一下子就上升了。
从乡民们态度的转变就能理解一些为什么范进会突然一下子喜极而疯了,这样突如其来的权利和吹捧,会导致人的情绪不受控。还有就是在范进中举之后他的权利转换到现代来看的是非常多的。如果我拥有了他这样的权利可能也会喜极而疯吧。
首先范进有了当官的资格,他在考中举人之后,朝廷会为给他一笔丰厚的盘缠作为他的路费方便他进京赶考,方便了他参加会试,如果他多次考会试都没有考中的话,他可以选择不继续赶考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朝廷就会给他安排一个小官。这种所谓朝廷安排的小官,其实地位在当时也非常可观了。按照现在看的话就跟县长差不多。范进本身出身贫苦,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只能去跟别人借粮食,现在却突然拥有县长的权利,这种落差不疯都有点问题。更何况最后范进的职位成为了相当于现在副省长的官员。
其次就是范进中举之后免除了赋税和徭役,他种地就可以不用交税了,那么很多人就会把自己的地挂在范进的名下,这样就可以免除赋税,只要定期给他一些租金就可以了,范进一下就成为了拥有众多土地的大地主了,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有钱,这样的好事谁不高兴啊。
最后一个就是范进见到官员可以不用下跪,这就是一种身份的认证,他已经和普通的老百姓不是一个阶层了,一下就有了地位的象征,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最后一条就是犯罪了也不能动刑,哪怕是范进违反了法律,官员和衙役也不能对他动刑,要知道古代的刑法是特别重的。
范进考进举人,一下让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成为了许多人都赶不上的人上人,而且他做了50年的底层人民一下拥有了这么多,疯了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