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可以走向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还少不了人生路上各种各样老师的帮助。一个好的中国有老师对一个学生帮助是无穷的,曾经有人将老师比做蜡烛,燃烧自己帮助他人。在数不胜数的老师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其中有一位老师,他为中国培养了13位“两弹一星”,79位院士。自己终生未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物理事业,可是晚年却生活悲惨,更是依靠乞讨为生。
叶企孙出生在上海的书香门第家庭,从小在叶父的严格教养下,资质聪颖的叶鸿眷进步神速,小小年纪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气质。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少年叶企孙在攻读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文化及应用知识“既重格致,又重修身,认为必定要以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帮助国家发展”。
在清宣统三年的时候叶企孙就进入了清华学堂学习,当时未满13岁的叶先生是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那时的清华学堂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后来在民国七年的时候叶企孙成功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当时直接插班读了大学三年级。同年九月获得了学士学位后他又进入了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民国十二年的时候就获得了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的学位。资历很好的叶企孙当时收到了许多橄榄枝,可是他心系祖国想为祖国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这样他毅然决然的回国了。
他告别美洲大陆,从欧洲回到中国。在欧洲,他游历了英、法、德、荷兰和比利时五国,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高等学校的物理研究所,拜会了这些国家的物理学界同行,这为他未来在清华大学物理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回国后没多久他就成为了清华学校物理系主任、教授。他提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须两者并重。纯粹科学的目标,应着重在养成对于研究的兴趣;应用科学方面,则应明定目标,切实去做。带领着中国科学进行发展。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他善于去开发学生自己的思维,懂得如何因材施教,优秀的教学理论获得了学多学生的喜爱,为祖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据统计在“两弹一星”中的功勋科学家,有13位是叶企孙的学生,包括我们熟知的钱三强、邓稼先,赵九章等,他还培养出了79位院士,这些学生们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这样一位终身未娶将自己一切都奉献给中国发展的功臣,晚年生活的却并不好,在特殊时期他遭人迫害,被关押监狱进行劳改,还被抄家、停发工资,关进了牢房中,后来在监狱里过了一年后他被释放回北大。可是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却始终存在,71岁的他仍然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因为无法拿到应有的工资,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乞讨为生。1972年才重新恢复了他的工资,可是心灵上的伤害是无法泯灭的,最终在1977年,叶企孙因抢救无效,在医院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