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商300年最后的辉煌与传奇

导语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上证指数"主宰着中国的经济走势,截止2020年2月14日,上交所已经有159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达到了35万亿元人民币。让我们把时间倒退到1883年,1883年不到冬季,就下了一场大雪。这个雪季来的有点早,与此同时,一场金融危机即将降临。上海,这个最早开放通商口岸的城市、蜚声中外的金融中心,正面临着开埠以来第一个危机。

这一年是光绪九年,这场金融危机悄然而至,普通上海市民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银两奇迹般地短缺,钱庄店铺纷纷关门,市面一时找不到什么可以替代的东西,人人陷入了恐慌。时年60岁的胡雪梅,第一次遭遇到了棘手的危机,这场危机,一向沉静的他乱了方阵,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很快他旗下在上海、北京、杭州等的阜康钱庄相继倒闭,胡家惨遭抄家,盛极一时的胡氏帝国倒闭。而胡雪梅留下的胡庆余堂,却在易手后继续经营。默默无闻的经营了100多年,现在依然存在。

大发战争财的胡雪岩

(图一:红顶商人胡雪岩)

1861年,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率领10万太平军围攻浙江,直取杭州。杭州巡抚王有龄此时如坐针毡,援军迟迟未到,等到望眼欲穿,还好有好友胡雪岩的物资勉强撑着,渐渐地,守军抵挡不住太平军的猛烈攻击,就在太平军攻陷杭州的时候,王有龄觉得自己愧对朝廷,在家中上吊自杀,胡雪岩就这样失去了一个可以倚仗的大山。随后,曾国藩推荐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解决太平军的事宜。

这时候,左宗棠派出了湘军攻打。湘军是晚清一个特色的军种,首创人是曾国藩。他模仿戚继光的养兵用兵形式,大兵选小兵、小兵选士兵,士兵的的来源都有同乡、邻里之间的亲近关系,这里面要求,上级对待下级就要像家中的哥哥对待弟弟、父亲对待儿子一样亲密,曾国藩还创作了军歌供人传唱。他们为了提高军需设备,还特地南下去广州买进口的枪炮。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就起了强大的作用。1862年,湘军势如破竹,迅速夺回了金华、富阳、绍兴等地,左宗棠随之升任了闽浙总督。次年夏天,左宗棠向杭州进军,令他烦恼不已的是,杭州的后勤常常跟不上,这样怎样打仗?杭州战役吃紧,浙江北部鞭长莫及,更气愤的是,淮军的大头目,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趁机攻打浙北。

(图二:李鸿章,左宗棠的死对头)

他去世后统计出来的一千两白银,都是灰色收入。李鸿章、左宗棠,在官场上都是死对头,危难时期竟然和我左宗棠抢地盘?气急败坏下,立即下令攻城,1864年,湘军收回杭州。

(图三:左宗棠)

身在上海的胡雪岩,密切的关注浙江等地的情况,知道杭州不再是老朋友王有龄后,迅速回去拉拢新的靠山,面对恃才傲物的左宗棠,他逢机立断地掏出一张数万石的粮票,左宗棠立马将胡雪岩收为自己的部下,胡雪岩顺势成为左宗棠的后勤部长。就这样,乘着左宗棠的东风,胡雪岩迎来了他从商以来的巅峰时期。

大家历史都学过,清政府当时面临西北边境、东南沿海边境的外部侵扰混乱,自身财政情况紧缩,必须要在这两者之间舍弃一者。清朝召集了南北洋大臣、沿海沿江各个督抚、将军,就国家的防卫重心进行辩论。以李鸿章代表的主张攻打沿海的提出,新疆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不如就此放弃,将重心转到经济发展最好的沿海地区。

以攻打西北的左宗棠反驳"中国山川险胜,均来自西北,放弃西北就等于放弃整个中国。河西走廊不是中国新疆天然的屏障,只有保住河西走廊外的大部分地区,新疆才可以保住,中国才可以安定下来。"左宗棠的题案很快获得宫中权贵的支持,正式出兵攻打新疆。他积极调配湘军进驻兰州,成立兰州制造局,仿照德国枪炮建造湘军的军用设备,洋务运动的号角从热闹的东南沿海吹到了风沙滚滚的大西北。那军饷是怎样提供呢?

(图四:兰州制造局)

是胡雪岩这个后勤部长给的。战争,从河西走廊到乌鲁木齐,全程大概850公里上下,战争就要消耗银两,来回的奔波大概耗资200万白银,再加上军饷、军备器械维护等,一年至少花费800万白银。此时的清政府再也不是一百年前的那个清政府,正所谓"此一时非彼一时也",这时后勤部长胡雪岩上场了,胡雪岩凭借他出色的外语才能,向外国银行借钱,这个借外国银行打仗的方法,实属国内首创,胡雪岩就这样成为始创的第一人。

左宗棠打起仗来一点也没有犹豫不决的意思,他尽管到了花甲之年,但是仍有少年般的朝气蓬勃,新疆守边战争立了功,左宗棠肯定没有忘记他的得力助手。1866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赏赐胡雪岩二品布政使衔,12年后,又赏赐了他黄马褂。清朝经商的,头戴红帽的已经很少见了,胡雪岩顶着红帽子又穿黄马褂的,整个清朝只有他一个人。跟着更高级的左宗棠工作,他拥有的财富源源不断地增多,真真正正地达到了富可敌国。

(图五:位于杭州现胡雪岩故居,传说是留给他13个妻妾用的)

倒台

1883年,为什么盛极一时的胡雪岩会破产呢?还是他创造性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说起。他先后向汇丰银行借了1000万白银,为缓解生丝紧缺情况。可以说这是盛宣怀暗中作梗,指使外商不要购买胡雪岩的生丝。盛宣怀,是李鸿章派的人,而胡雪岩,是左宗棠的人。后世说胡雪岩是生丝贸易亏钱才破产的,这种说法很不切实际。

首先,当时有这个背景,洋务运动后期官商合营,提出股份制合作,当时全国上下兴起了投机的气氛,所有人都将自己的钱投进去,利滚利。这个现象和192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相像,每件事情都有个度,这场狂热的投机行为很明显已经超越了这个度,紧接着,市场崩溃。当时的胡雪岩,多留了心眼,将生丝卖给外国人,他知道,钱无法迅速变现,就那个很容易变现的东西卖给怡和洋行。从后来留下的数据看,这些生丝并没有传说达到两千万两,是亏空了卖。

(图六:胡雪岩的死对头盛宣怀)

真正的导火索,是那80万两。那时,左宗棠的战争款80万两已经筹集到,集齐的筹款都是通过上海道台发放的。盛宣怀抢先一步,他和上海道台邵友濂说,李鸿章说这个筹款要迟个20天发放,邵友濂听信了。盛宣怀串通外国银行催胡雪岩还钱,胡雪岩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赶紧打电话到邵友濂家,邵友濂说不要接这个电话;胡雪岩又发电报到左宗棠那里,被有心之人趁机扣下了电报。

没办法了,逼不得已,只好用自己钱庄的80万补补这个窟窿,这被盛宣怀知道了。盛宣怀在上海到处传胡雪岩不是,这就是"挤兑"。各地在阜康存了钱的人纷纷上门要钱,一时间,钱庄的门栏被踏平,胡雪岩只好用自己的家当赔钱,赔着赔着,就破产了。一年后,红顶商人胡雪岩在穷愁潦倒中郁郁寡欢的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跟子孙说:"白老虎(白银)可怕!"告诫子孙不要经商。而胡雪岩的去世,昭告世人,横亘300年的徽商世界,就此落幕。

结语

(图七、图八:胡庆余堂)

(图七、图八:胡庆余堂)

徽商时代已经落幕了,但是徽商留下的老字号仍在发挥余热。张小泉剪刀、汉口叶开泰药店和汪玉霞糕点、曹素功墨液、王致和腐乳,胡雪岩留下的胡庆余堂,现仍在经营。1878年,胡雪岩在店里写下"戒欺",警示员工不要做小偷小骗的事情;面向顾客写了一个整齐的大字"真不二价",意思是本店出售的药品,只要是假货肯定会还价。研制出的新药,免费向市民发放。

左宗棠攻打新疆的时候,胡雪岩召集广大江浙地区的名医研制有利于规避瘟疫、行军时水土不服等药物。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一是为践行心中的儒家的理念,"仁者爱人";二是考虑到当时杭州太平天国运动后,疾病流行、攻打新疆湘军水土不服的问题。胡雪岩潜心经营,以诚信的经营方式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赢得了口碑,时至今日,"北有同仁,南有庆余堂。"这句谚语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