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各种苛捐杂税转嫁到农民身上,莱阳县官绅也借举办“新政”名义,巧立名目,肆意勒索。在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官府、土豪劣绅盘剥下,广大农民深深感到:“认税必饿死,不认税必诛死,与其坐而待死,不如斗而决死”,他们表示“非将我等斩尽杀绝,决不可承认苛捐。”于是,柏林庄村人曲士文(又名曲诗文)领导莱阳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捐抗税起义。
1910年5月21日,曲士文通知各村于河头店集合,到达千余乡民,手持口袋,要求进城讨谷。知县朱槐之被迫答应乡民要求,并当堂书写“示谕”,乡民方始散去。
但是,乡民撤离后,朱槐之便勾结登州太守文淇,阴谋杀害曲士文。
曲士文得知受骗后,便于6月10日在城西九里河集合约四、五千人,再次向官府讨还积谷。朱槐之恐惧,推托“积谷为王圻、王景岳所吞”。次日,曲士文率领众乡民去焚毁王圻、王景岳、高玉峰等劣绅住宅。
6月26日,新县令奎保到位,派杨耀林督兵百余人提拿曲氏兄弟。官兵在搜捕曲氏兄弟的途中,奸淫抢掠,对乡民甚至开枪射击,乡民“死于枪炮,死于骚扰及妇女奸淫者,不可胜计”。群众怒不可遏,拿起刀枪锨镢抗击。
7月4日,曲士文集合数万乡民,围攻莱阳城。知县奎保连发数电,向巡抚孙宝琦告急。孙宝琦派遣省城巡防队灵山常备军协统叶长盛、登莱青镇总兵李安堂前来镇压。
7月13日,叶、李率清军到达城西,并炮击九里河,扬耀林也出城夹击,遂使曲土文领导的抗捐斗争失败。但这次爆发于莱阳的曲士文抗捐抗税斗争,是莱阳历史上规模很大的次农民起义,与湖南长沙的抢米风潮一同成为当时全国反抗斗争中影响最大的两大事件。莱阳的抗捐抗税斗争在全国造成巨大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对随后发生的辛亥革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赵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