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河,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千百年来,它孕育了沿河两岸的沃野千里,养育着河畔的黎民百姓。富水庄,一个位于富水河畔的村庄,曾名吕格庄,后以河为名,改名为富水庄。
沿着宽阔的万赤公路行驶,经过高大的富水大桥,蓝天白云下的富水庄秀美自然,辽阔的田野里,春有梨似雪,清雅芬芳;夏有风吹麦浪,金黄浩荡;秋有硕果累累,随风飘香;冬有浅雪覆盖,静谧安详。
走进村庄,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设施齐全的体育广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一排老人或坐或站晒着太阳闲聊,传递出悠闲和谐的生活乐趣。
富水庄的村风和谐远近闻名。对此,摄影家纪学山老师深有感慨;“有年,我开车路过富水庄,正是收麦子的季节。村前的麦地里,很多人围着收割机劳作,你帮我、我帮你,不分彼此。非常感人!”
他用手中的镜头拍摄下这感人的场景。
好的村风需要有好的传承。正是这和谐的村风,让富水庄人团结心,把昔日破烂不堪的村庄变得村强民富。同心共圆幸福梦,开拓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团结一心,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0年10月14日,一则喜讯传遍了富水庄:在广州亚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比赛中该村走出的女运动员姜帆以3分38秒768的成绩夺得冠军。
众多媒体蜂拥而至富水庄采访,村庄脏乱差的面貌却很不给力。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怎样让富水庄变得更加美丽富强?2015年,在万第镇政府的引导下,富水庄
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富水庄迎来蝶变的春天。
当时,富水庄全村没有一条排水沟,只有一条长230米、宽3米的垃圾沟,村里近30年的垃圾溢出垃圾沟,气温难闻,遇到下雨天污水橫流,甚至流淌到村前的房屋院落里。对此,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垃圾沟及村里所有街道进行彻底清理,清理后的垃圾沟深达2米,采用水泥石头浆砌加固,并每年进行清理;修建一条长150米的排水沟,解决了涝雨天受水灾的难题;安装监控设施,保障村里的治安,安装30多盏路灯,村民们笑逐颜开:“路灯让我们村更有人气了!
2016年是干旱之年,村中原有的自来水水压不足,导致村民用水困难。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在村南的富水河北面凿井。凿井难度极大,凿至1.5米处的地方时,裸露出的全是石青,面对困难,想到村民的饮水问题,两委成员并没有放弃,而是冒着烈日继续往下挖。
一位90多岁的村民看到了,主动说:“如果凿井没有钱,我捐!”这句话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他们备受鼓舞,硬是凿透青石层挖出一眼8米深井,井水清冽甘甜,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问题。
垃圾不见了,路灯亮了,治安和饮水都有保障了,村党支部书记姜焱却并不满足。他始终记得万第镇政府领导语重心长的话语:“要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党建引领,创办专业合作社
“党建引领,两委团结。”这是富水庄村党支部坚持的工作原则。村两委成员团结一心,老中青结合,互相平等尊重、集思广益,确保新思想接地气、老传统能容纳意见。遇到问题不回避,摆在桌面上公开研究,各抒己见,在保证最大公约化的前提下尽快解决。这种办事方法解决了村里遗留多年的难题。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实现抱团发展。经过研究探讨,村两委成员认为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能脱离实际,要把风险降至最低。
2015年,富水庄成立万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为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村里的承包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
针对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现有条件,富水庄村党支部发挥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多次互相考察,与烟台实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被该公司选定为苗圃育苗基地,开展“自根砧矮化脱毒苹果苗”种植。
在该项目中,富水庄村拿出385亩土地用作苗圃种植基地,并特别提出要求:“基地所用劳动力必须是本村村民。”
村两委成员的团结一致感动了对方,在同期考察的几个村庄中选择富水庄作为合作伙伴。此举不仅增加了村民的土地收入,还增加了数十个工作岗位,村民打工收入连年递增。
历史上,富水庄村前的河畔是片老梨园,后因种种原因被砍伐。
2017年,莱阳一家知名冷藏厂到万第考察,准备选择合作村庄种植梨树。富水庄村党支部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商机,积极与该公司进行洽谈。最终,该公司决定:在富水河畔重建220亩梨园,种植韩国新高梨,并对所有梨果进行回收,杜绝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富水庄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值钱!
很多当初没有流转土地的村民经常问村干部:“村里怎么还不收地?什么时候再进行土地流转啊?”
对此,村党支部已经做好下一步规划:2019年将本村130亩机动地进行流转,用于苗圃基地或梨园。
因为苗圃基地会产生两年一度的轮作,村党支部决定:在轮作期的土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确保土地有效利用。
美丽乡村,同心共圆幸福梦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富水庄人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富水庄党支部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垒砌花墙500多米,栽种樱花、榆叶梅、连翘等树木1000多棵。春风拂面之时,红色的榆叶梅花团锦簇,黄色的连翘繁花似锦,整个村庄弥漫着花香的气息。
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追求文化生活的丰富。村里组建了20多人的秧歌队,不仅经常出去参加演出比赛,还被临近村庄请去教秧歌表演。
夜幕降临,村民们来到体育广场健身打球、跳广场舞,既增强了体质,又增加了情感交流,村民之间更加团结和谐。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富水庄变得越来越美丽富强。村庄连续多年荣获“万第镇红旗单位”、“招商引资先进村庄”等荣誉;被烟台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16年度全市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动进步村”。
谈到未来的发展,姜焱深情地说:“我一直有个想法,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村里建一所养老院,为村里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哪怕只是给老人们提物美价廉的用餐,也能帮助老人们更加幸福地安度晚年,让敬老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血浓于水的乡土亲情让富水庄人自力更生,改变了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奔流不息的富水河,见证了富水庄的演变,更将见证着富水庄的振兴!
(作者:莱阳作协理事、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