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家庄,一个古朴的村落,带着田园诗般的自然清新,扑面而来。
该村村碑记载:明末清初,祁姓迁来,取名祁家庄,后接姓迁来改名接家庄。
澄澈的龙湾河从接家庄村前流过,河畔芳草萋萋,垂柳依依。沿宽敞的水泥路进村,路边座座蔬菜大棚引人注目。村子里,石头堆砌的小屋或院墙,随处可见,散发着原始的况味。
接家庄村有两棵古槐树,位于村子中心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路南侧,周围有青瓦粉墙的老房子。两棵古槐树长得粗壮高大,相距十米左右。
东面一棵古槐的树皮部分裂开,粗糙的树皮如鱼鳞般斑驳,上端主干有一部分中空,却枝繁叶茂,直入云霄。遒劲的树枝如蟠龙舒展,遮住树下老房子的半面屋脊,伸向小巷深处。一段朝西的树枝折断,留下参差不齐的枯木。l“这根树枝没有断之前,跟西面那棵古槐树的树枝连到了一起”,村里人说。
西面的古槐树主干几乎全部裂开,树皮里面有一部分是空的,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树干纹路纵横交错,形成奇异的姿态。有人仔细观察后发现靠近树根部分的树干长得像小孩的脸,有鼻子有眼。
这两棵古槐,据说建村时即有,有近400年的树龄。古槐历经风雨、甚至战火洗礼,却枝繁叶茂。多年来,古槐掩映着树下白墙黑瓦的老屋,见证着村庄的历史发展。每年春天,古槐焕发出蓬勃生机,花开满树,幽香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村庄。
几座老屋隐藏在寂静的混土小巷深处。屋顶上,覆盖着半圆形的黑瓦。屋檐处,三角形的瓦上,精美的浮雕犹如花朵古色古香。
如今,一把锁,锁住了老屋曾经的繁华或荒凉。院墙上,古老的拦马桩,无声诉说着岁月的久远。古槐,老屋,拦马桩,令人恍若隔世,感受历史的沧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在接家庄触目可及。村北的大山,犹如一把太师椅,让接家庄稳稳坐落其中。一座国家小二型水库,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村后,灌溉着村中的农作物。
远离城市喧嚣的接家庄,一年四季充满田园风光:春日繁花似锦,柳浪闻莺;盛夏风吹麦浪,绿树成荫;秋日丰收景象,粮食满仓;冬日白雪皑皑,静美幽深。
寻常的日子,可以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亦可以是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2001年,接家庄村响应政府号召,调整产业结构。村书记带领村民在130亩土地上建起121个冬暧式蔬菜大棚。大棚蔬菜远销各地,经济收入可观。
富裕起来的接家庄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互相帮助。赌博、斗殴等恶习,在这里消失匿迹。接家庄村人崇尚文化,以考上大学为荣。多年来,村里众多学生考上大学,亦不乏考上硕士、博士者;尊慈行孝,蔚然成风,家家户户照顾老人无微不至。
近年来,接家庄村两委带领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行动,通过路面硬化、清理河道、清理三大堆、栽植薔薇、垂柳、苦莲子等,使古朴安宁的村庄愈加干净美丽。
古朴的接家庄,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透出一派清幽恬静、气定神闲的气象;散发出一种朴
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习惯了快节奏的城里人,来到接家庄,会感受到慢生活的魅力。这慢,是时间积淀久的沉香,是浮躁挥发后的沉静。
古槐遮老屋,田园慢时光。行走在接家庄,感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作者:刘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