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享有“中国当代才子”美誉的忆明珠于江苏逝世,享年90岁。他的仙逝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忆明珠,原名赵俊瑞,1927年出生于山东莱阳团旺镇西南岩村。他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后历任华东军区教导总队班长、排长、干事,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部联络处干事,江苏省公安厅惠建公司科员,仪征县文化馆副馆长,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室干部。
1980年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文学创作级。著有诗集《春风啊,带去我的问候巴》、《沉吟集》、《天落水》、《忆明珠诗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荷上珠小集》、《小天地庐漫笔》《落日楼头独语》、《白下晴窗闲笔》等。《荷上珠小集》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一
忆明珠在莱阳的张家灌、崔疃、灵湖中学读过书,他在张家灌读书时,著名画家冯凭曾担任过校长。
忆眀珠是赵苏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进士,任沙河知县,后人从东石村迁西南岩居住)的后人,当时赵 家房产地产占小半个村子,是有名的名门望族,世称“宅里”。
清代莱阳的第一个进土便出于赵家,其后多有出仕为官者。到了他父亲这一辈,虽然屡遭劫难,昔日盛景早已不再,但是仍有相当产业,并且尊崇文化道德的门风依旧,他从小便打下了古典文学和书画的基础。
忆明珠的母亲是莱阳另一望族姜门之后。姜家明清之际曾出过姜垓、姜埰兄弟,世称“二姜先生”;姜埰的儿子姜实节,以及后来的姜古汀,都是当时名重一方的画家。
忆明珠对外婆的水墨牡丹心仪不已,但他印象更深刻的是母亲关于色彩格调“雅”“俗”之论,认为自己的艺术启蒙即以此为发端。
他一直珍藏着母亲的遗绣两件:一是绣着“蛱蝶杂花”的云肩,一是绣着“麒麟送子”的围兜。
忆明珠的童年充满了墨色和线条的流韵。据他回忆,其高祖擅工笔花卉,祖父亦然,四尺宣一裁二,画罂粟可占满画面;且写一手漂亮的黄体,不仅秀气,而且很有锋芒。祖母虽不识字,却也知道唐代有个吴道子明代有个唐伯虎。父亲有收藏的爱好,而且所藏多有珍品,是一个趣味纯正的鉴赏家。
崇诗书、喜翰墨并非是这个家族的唯一传统,清代最初一批进士中的赵门成员,就有好几个做了武官。赵 氏祖上更出过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赵均用,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主谋之,全盛时称“永义王”,纵横江淮 带,十分了得。忆明珠曾请朋友代刻两枚闲章,一枚是“红巾之后”,一枚是“永义王裔”。
这样的家庭,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所文化艺术学校。忆明珠自幼耳濡目染,不免慧根早发,注定要与诗、书、画结下一段难解之缘。
二
忆明珠17岁开始写诗,30岁第一次发表作品,52岁出版第一本诗集,65岁习画。
自高中时期,忆明珠就与兄长参与校办月刊的事务,他的文学梦也自此萌芽。多年以后,他发现了夹在书中的诗歌旧作,便首次向刊物投稿,被当时诗歌界极有分量的刊物《星星诗刊》刊登。自此,忆明珠开始跋涉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全国性的声誉,他以诗歌登上文坛,而终以散文作为精神栖息之所。
忆明珠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篇作品形成后,必须反复推敲检点,无论是诗文还是书画,从不马虎。稿子写成后总要锁在抽屉里放上一段时间,然后再拿出来反复推敲、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了才发出去。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数量虽不算太多,但每一篇都称得上是精品。
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个低产的典型”。这“低产”,是一种严谨,是种认真,是一种惜墨如金。落实到一首诗上,他也是极其严谨认真的。他总是字斟句酌,推敲再三,大有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
忆明珠不仅诗歌散文广受读者欢迎,屡屡获奖,而且书画作品也颇具特色,享誉海内外。他65岁习画,因写得一手好字,书法功力精深,所以画来得心应手,不落俗套。首幅只画一枝寒梅,下置一茶壶古朴生香,別有韵味。句末“且向雪中邀梅花”流露了诗人自我救赎的孤芳自赏。
在迁居南京30年后,他无偿向仪征市慷慨捐赠了晚年所作的100余幅字画。这不仅承载着一个九旬老人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爱,也寄托着他对一方水土文化繁荣、文坛兴盛、文人辈出的殷切期望。《墨色花小集》是忆明珠献给仪征市的一份纪念。
四
《古今四大才子》一书,将才子标准定为“诗、书、文、画”四绝。忆明珠与汪曾祺、贾平凹冯骥才三位先生道,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推为“当代才子”,并于1997年为他们出版了套书《中国当代才子书》,每人一卷内容包括诗、文、书、画和摄影,印刷装帧颇为精美。
忆明珠算不得健谈,有时候甚至有些木讷,但是与他相交的人都称之为“淡泊宁静的忆明珠”。他不屑与流俗为伍,宁可杜门谢客,“小斋独坐自煎茶”,洁身自好,保持独立的孤傲品格。他曾说:“写诗不如画画,画画不如练字,草书也有羁绊,练字不如荒郊看云,万里无云还有一缕清风。”
忆明珠睿智幽默、品格高洁,极富人格魅力,对扬名美事并不动心。
他仿佛看不到这一切,淡然处之、心如止水。他说:“人活在世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心这一方寸之地。一个作家,唯有作品是自己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忆明珠听不得闹市喧嚣,看不得俗尘浊烟,静静地栖守着心的“方寸之地”,写着宁静而纯美的诗和文章。
忆明珠曾写过五行朴素而又明艳的诗句:“二十年/粗茶淡饭生涯/你淡泊如水/我便是水边那枝/不肯红的花”。
不肯红的花”,正是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妙语。了解他的人都明白,他不是不能红,而是不肯红。
忆明珠先生正是一位淡泊而宁静的“中国名老头”,一位正直无私,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尊敬的文人。他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闪耀在中国文坛这片纯净的领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作者:莱阳/顾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