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短文」新型亲家关系



春节前的那一茬感冒病毒来势汹汹,楼上楼下的邻居几乎无一家幸免。我身体素质一向较好,但这次也没能扛住,眼看就要过年的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开始发烧,并且嗓子冒烟、四肢无力、头晕脑胀,着实领教了其威力。

本想着像以往一样熬一熬就过去,没想到到了半夜,烧到了近40度。老伴儿一看情况不妙,熬到二十六日凌晨便准备通知孩子过来送我去医院。但一分析情况又犯了难:我们老两口退休后张罗了个门头小生意,年底客户多,老伴儿一早必须先赶到店里等提前约好的客户取货,没法陪护;女儿带着大宝怀着二胎,特殊时期,怕再传染给她;女婿年底单位忙,当天还有个重要会议要开,不好请假,只能把我们送到医院,但没法直陪着。

思来想去不太好办。

给女儿打电话时,从农村过来看孩子的亲家母听到了,连忙说:“我去医院陪着看病吧,你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开门的开门。”亲家母为人和善但不太懂医院的一些流程,但别无他法,也只能这样了。于是女儿在家照顾还未睡醒的大宝;女婿开车接上我们即刻出发,路过门店先把老伴儿放下,又把我们亲家老姐俩送到医院,然后赶去单位上班,亲家母则陪着我在医院打针。

看着不大懂流程的亲家母边咨询边跑上跑下地帮我找医生、开药、看点滴,我内心感激又无奈:小小的一个感冒就让全家几近瘫痪,大病又该怎么办?我们说人老了需要人,无非是老后和病床前最需要,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今天在病床前忙前忙后的是亲家母大姐。

躺在床上,我不禁联想到,其实这种“亲家互助”的模式,在如今已经越来越多。比如远在厦门的二姐之前就跟我说过,她的独生儿子和独生女儿媳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俩人在外地一起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定居,二姐老两口和亲家老两口在同一个城市成了守望儿女的亲人,相互照应着养老,共同为小两口分忧。比如对门邻居李大哥和亲家,也是一三五、二四六地交班接班为儿女带孩子,有些事为了不牵扯孩子上班精力,都不用经过孩子,亲家俩一商量就办了,多年来都形成了无言的默契。

或许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将来,年轻人的工作将更忙、压力将更大,分身乏术的他们也将更难无时无刻地陪伴着我们慢慢老去,亲家间将不再是过去过年过节走一走那样的亲戚,而会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亲密“战友”;或许在晚年,那个能和你互帮互助的人可能除了老伴儿外,亲家也会成为最有力的拐杖;或许在将来,我们再帮子女谈婚论嫁时,亲家身体健康、情投意合也会是考虑的条件之一;也或许在将来“我有个好亲家”比“我有个好儿女”会成为更值得炫耀的养老资本。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善待你的亲家吧!

(作者:思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