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短文」 莱阳梨的“性情”

不走出莱阳,对“莱阳梨驰名中外”这个美誉就感触不深。90年代初期,我在安徽蚌埠上军校时,与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教员谈起家乡莱阳,他首先提到的就是莱阳梨。

父母是照旺庄镇后照旺庄村的梨农。军校3年均能收到父母寄来的包裹——莱阳梨,战友对莱阳梨的感受也自然随我实现由曾经耳闻转变到了现实的“口福”。

好吃,确实好吃!”这是我在异乡亲耳听到的来自新疆、河南等地战友的声声赞叹。

尽管莱阳梨名声在外,却有“名”无“市”,卖梨难一直是包括我父母在内乡亲的一件愁事。作为梨乡的儿孙,也很想成为莱阳梨的代言人,却终未如愿。

我在苦闷,也在思考和琢磨莱阳梨的“性”与“情”……

莱阳梨,究竟为何物?

其实,她有这么几个性情。一是唯一性。只有五龙河照旺庄片的沙地才能让她美名远扬。二是时令性。她的采摘食用季节,只有短短的八月十五期间的十天八日助人润秋燥。三是稀少性。就其产量,莱阳的百万人口,人均不过2枚。

因此,本人以为在办好“莱阳梨文化节”的同时,应采取得力措施解决莱阳梨的“情”形。一是莱阳梨的自身情形。

在做好梨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莱阳梨的树龄、(棵)产果量、(枚)梨重量及果型的尺寸等指标进行量化,突出她的唯一性和稀少性特征。二是解决莱阳梨的销售情形。在莱阳梨采摘的黄金季节,在全国大中城市的超市设立销售专区,以“莱阳梨大嫚”的形象扩大销售量,提高莱阳梨时令性的知名度。

作为梨乡的儿女,我们需要思考、沉淀、张扬莱阳梨的真性情,更应为传播莱阳梨的性情文化,扩大莱阳梨的影响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你,在做吗?

(作者:莱阳/王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