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斋故事:阴阳判官
承聊斋之志,谱静月新篇|颂古之情义,明今世德尚
多年前,合州府青凉镇有个叫吴玉的书生。他是个大孝子,虽然极有学问,但三十几了还是一个秀才。其实以他的本事,若参加科考,别说乡试,就算会试殿试,也大有可能上榜,进士及第的。
可是这吴玉,家中只有一患病多年的母亲,为了照顾母亲,他不肯离家。
那年头,就算到州府参加一趟乡试,来回最快也要大半月,他怕自己走后,母亲就熬不过去了。请外人帮忙他又不放心,就这样一年年耽搁了下来。
这天她母亲说:儿啊,娘这些年拖累你太久了,娘对不起你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现在又是寒冬腊月,娘十分想喝鲫鱼汤,儿子你想办法去弄一碗来,娘喝了暧和,好安心的去阴间,过那阴山背后不畏寒冷。
吴秀才安慰母亲不要乱想,带着一个木盆就出门了。
他来到溪边,捡起大石砸破河面坚冰,一下跳入了河中。他虽然冷得双腿快失去知觉了,但也相信一定可以捉到鲫鱼。
不多时,就在河边的石缝中,摸出好几条巴掌大的鲫鱼起来。回家后,吴秀才又到地里拔了几根白萝卜,不一会,一大碗浓浓的雪白鲫鱼汤就熬好了!
吴玉坐在床前,垫好母亲枕头,一勺一勺的给她喂汤。
母亲喝完后含笑躺下,吴玉帮母亲盖好被子,正让母亲好好休息时,突然发觉母亲一动不动,用手一探她鼻间,已经没气了!
吴玉号啕大哭,病了十几年的母亲,最终还是走了。
吴秀才花掉家中所有的钱财,为母亲筹办丧事,又在家守孝三年。
家中益发穷困起来,三年后吴玉想去参加科考,但却完全没有银子,后来他想想,干脆不去考试,自己勉强种两亩薄田,这日子也能过下去,这样闲时读读书,娶不娶媳妇,倒也没所谓了。
这天晚上,吴秀才正在窗前读书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他开门一看,竟是一个黑衣人,院中还停着一匹黑色骏马。
那黑衣人向他行礼说,临近考试,他按上面吩咐,带着宝马来接公子前去赴考。吴秀才虽然心头疑惑,但看那人不似说谎,就在他的帮助下骑上了黑马。他一骑上马后,黑马顿时行走如飞,载着他如腾云驾雾一般。
吴玉不敢多看,抓紧马缰闭上双眼,任那黑马飞驰而去。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也不知跑了多远,那黑马才停了下来。
吴秀才睁开眼,发觉前面是一座黑色的大殿,不断有各种打扮的读书人进入其内。吴秀才便也跟着进入,一个监考官引着他到考场中坐下。
吴秀才以善恶、孝道为题,写了一篇论著,非常透彻的阐述了善恶与孝顺的关系,其中明确的指出,行孝是天下大善,一个能尽孝的人,必将心头通达,凡事无愧于心,终将得到福报。
考完后,吴秀才被人带到了一家客栈休息。
三天后放榜,吴秀才竟然中了状元,他被带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殿中。他抬起头来,看清四周的场景后不由大惊,上面坐着十位长相凶恶的大王。
正中的大王说,这里是阎罗殿,他们是阴司十王,看了吴秀才的文章中,一致大加赞赏。现世间风气不正,特此封吴秀才为阴阳判官,骑上九幽马,可自由通行于阴阳二界。这阴阳判官可一言断人生死,以善恶来执法阴阳二界。
吴玉这时才明白,他来到的考场,竟是阴间数百年一次的大考。而他这个没能考取功名的秀才,竟然考中了阴司状元,做了阴阳判官。
阎罗王说后,赐下一杯灵酒和一块令牌。
吴玉当场喝下那杯灵酒,顿时脑中多了许多神通,对善恶法则顿时领悟了,他眼中射出两道光,一眼就能看透人的善恶好坏。那块令牌,正反两面分别写着生死两个字,一拿到手中,就顺着手掌融入进去,消失不见了。
吴玉被人带到一座巨大的九幽判官府,府中有不少身穿黑衣的仆人,都过来见礼,称他为主人。在马厩里有一匹黑色的九幽马,比他进来骑乘的那匹马看来还神勇很多。吴玉过去摸了摸马头,那马也对他很是亲热。
此后,吴秀才穿上了判官服,行走于阴阳二界。
他大多时间都在人间行走,对那种不孝父母的、不忠国家的、伤天害理的,吴判官施展出善恶法则,一眼就能看透他善恶的深浅,对那些大奸大恶之辈,吴判官口吐金言:死!那些人立马倒地而亡,魂魄直接被送入阴间受刑。
多年以后,孝子吴秀才成阴阳判官,行走两界惩治恶人的传说,也在民间流传开来,也是对那些为恶之人的一个警示。有些做了坏事的人,突然暴病死去,大概就是被阴阳判官断了生死吧!
申明:本文由静月斋原创(作者|阿飞),民间故事属虚构文学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得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喜欢请关注@静月斋文化。
微信公众号:静月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