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短文」您的晚年幸福寄托在哪?



春节前夕,一部名为《啥是佩奇》的视频短片刷爆各大社交平台。影片中,爷爷为了寻找自己并不认识的“佩奇”大费周章,还闹了不少笑话,最后终于用鼓风机做出一只小猪佩奇的模型,送给了想要“佩奇”做礼物的孙子。

看完视频,人们纷纷高呼“戳中了泪点”,但在感动或者心酸之余,我们有必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与子孙后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能够察觉到,在寻找佩奇的过程中,爷爷是高兴的,一心一意想要满足孙子的要求。那么,很多人为之感慨的心酸—偏僻的山村、破败的屋子、不与城市接轨的所谓落后——对于爷爷来说,可能根本不算事儿。

的确,几乎没有老人能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同儿女子孙完全剥离,这是天性,也是人性。所以父母为子女买房子、看孩子,操心着许许多多的事,但同时,老人为此也颇多抱怨。那么,到底该怎样处理晚年生活与亲情之间的关系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适度。

如今,“养不起”变成了很多年轻人不想生

孩子或者不想生二孩的理由,同时也有人批评这些人“懒散”“不愿操心”。但很多父母的解决方式是:“你们负责生,我们来给你们养!”这样的话屡见不鲜。然而问题出现了:有些老人不但要看孩子,甚至还要拿出养老金抚养孩子。含饴弄孙是享天伦之乐,但节衣缩食培养下一代算什么?

假如年轻人真的是因为“懒散”而不愿意养,那么如此来,“懒散”会不会变本加厉?假如年轻人是因为养不起”而不愿意养,那长此以往,他们到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养得起”?老年人的养老金不能用来安度晚年,反而要像年轻时养育子女一样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的同时还惯坏了下一代,这就是“过度”亲情的后果。

《家》刊曾有一篇文章叫做《二孩时代的中国老人》,文章指出:“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是习债往下看’的,老年人为了让子女不为难,为了孙辈的健康成长,咬牙坚持着。”

在《啥是佩》这部短片中,爷爷对自己落后的生活环境、不光鲜的穿着、破旧的手机毫不在意,唯一失落的时候是以为儿孙不回来过年的时候。他身上被打上了厚厚的“代际标签”,这种过度的亲情付出淹没了他自己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向下看”的生活我们已经过了许多年,是时候也要不时地向上看一眼,老人也要向自己看一眼。在亲情上关怀后代,但是不要大包大揽起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才是“适度”。我们的人生都会经历从幼年到老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老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养老”,不是“养娃”,更不是养“巨婴”。适度的亲情是在对自己,也是在对后辈的生命和生活负责。


(作者:萧河)